免疫低下族群後疫時代更要防護 專家籲增強保護力

专家指出,免疫低下族群必须提升防护力、减少新冠变异病毒株所带来的急重症威胁。本报资料照片

时序逐渐进入秋、冬,公卫专家忧心,随着新冠病毒变种株的出现,未来可能有新一波疫情。台大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与预防医学研究所教授陈秀熙表示,新冠病毒亚变异株不断变种,导致病毒传播力、免疫逃脱渐强,高龄、免疫低下、具慢性病史等脆弱族群感染风险高,单株抗体、疫苗、抗病毒药物是增强保护力三大支柱。

台大医院内科部感染科教授盛望徽认为,新冠疫情可能卷土重来,恶性肿瘤、血液疾病患者,或接受器官移植的病患、HIV等免疫不全族群,因免疫低下,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将比一般人更容易面临重症、死亡威胁。

陈秀熙说,外界多认为新冠疫情已结束,但事实是「超额死亡」至今还未下降,截至八月,国内超额死亡率仍达百分之十五,「新型亚变种新冠病毒已然成为啃老病毒」,脆弱族群不应被牺牲,呼吁针对脆弱族群建立加强防疫措施,且至少应维持至年底。

陈秀熙表示,「危险分层、精准防疫」概念,后疫情时代仍然适用,如长照机构应有更完整的防疫措施。至于如何增强脆弱族群面对新冠病毒的保护力?政府应针对单株抗体、疫苗、抗病毒药物进行共同评估,找寻科学证据以作为决策基础。

「对免疫低下族群来说,注射单株抗体也是个人防护一环。」盛望徽指出,研究发现,部分免疫低下族群注射疫苗后,免疫保护反应不到三成,在这种情况下,单株抗体可针对免疫低下族群提供更多保护,且效果达六个月。不过随新变种病毒株的出现,单株抗体的预防效果可能下降,但即使如此,单株抗体还是可产生交叉保护力。

陈秀熙和盛望徽皆认为,对于免疫低下族群的防护,应以科学证据为依据,从疫苗、单株抗体到抗病毒药物等,考量国家财务,进行整体性、永续性的常规防疫规画,才能对群体带来真正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