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 李学文专栏-谁要用「数位象牙筷子」?

这让我想起一个古老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意外得到了一双象牙筷。他开心地拿着它们吃饭,并小心翼翼地保养。有一天,他突然觉得碗实在和这高档的筷子配不上,于是买了个玉做的碗。又有一天,他觉得这玉碗不能用来盛野味粗菜,于是天天吃着山珍海味。久了,他又觉得这木桌子也该和这些东西相匹配,于是又换了张大理石桌…,然后装修房屋、绫罗绸缎、精雕马车…,散尽家产后才发现,原来最配不上这个环境的,是自己的气质。

想像中,戴上了AR眼镜,会自己以为活在钢铁人的电影情境中,一直到我在CES真正亲身体验几款产品后,作为消费者严苛的感受才一一浮现;一会儿发现影像不够鲜明,想说周边如果有智慧灯光设备主动设定明亮度就好了;没兴趣的商品资讯不断浮出眼前,真正感兴趣的讯息,商家却反而并未支援,心想,应该需要一个全方位的讯息平台吧;再过一会儿,载具显示电池电量不足,发现自己需要的,原来是随时可以无线充电的功能…。戴着AR眼镜去找使用情境与拿着象牙筷去配合生活条件,两者境况其实很相似。当然啦,如果AR眼镜是锁定一些工厂或专业应用场域,环境因素相对地可以得到较有效的控管,但是AR眼镜最大的商机却是在一般消费大众,情境的控制是复杂许多的。

我窃将AR眼镜戏称为「数位象牙筷子」。其实,在数位汇流的世界里,这种筷子还真不少见。物联网、智慧家庭、机器人、人工智慧、大数据应用等,如果要真正服务到位,哪一个不是需要基础设施、软体、硬体与服务内容等相当充分的环境配合?这里还未涉及人类的习性与在地文化哩。

再以智慧家庭为例,目前市面上已有一些应用情境:大门辨识身分后自动开启、客厅音响自动为您播放出最喜爱的音乐、远端利用手机操控关闭瓦斯炉、查看冰箱食物保存期限,只要对着投影显示器挥挥手,便可以知道衣服何时会烘干、调整空调温度、设定洒水系统,还有,在大热天下班回家之前,便可先用手机设定打开冷气等。

数位家庭概念已经存在多年,只不过,就我周遭的经验得知,绝大部分的亲友们仍是走到家门前,才开始翻皮包找钥匙,还是习惯坐在沙发上拿遥控器开电视,仍然是听到茶壶水沸鸣笛才去关瓦斯炉,家中依旧使用非自动调光调色的卤素灯泡。

你是否也好奇,好莱坞电影多年来不断描述的科技生活,为何在现实生活上实践是如此困难?你也曾想过钢铁人会有那样的AR头盔应用情境,那是因为他的自家就是一个超级先进科技的实验环境,甚至可以制造微型核融合反应炉;比尔盖兹的智慧家庭,说不定还是由他养的一群专业数位管家帮他打理的呢!

过去人类适应环境,现在,人们想要借用科技的力量,让环境来适应人类,这种精神值得赞扬。只不过,有了一双数位象牙筷子,要重建多少环境?建造一个智慧家庭又得要「破坏」多少一般人的生活习惯?这种有形及无形的成本,你、我或是社会在何时可以负担得起?

用数位象牙筷子来比拟AR眼镜,也许大家就更容易了解为何VR还是要比AR更容易成就市场了,VR是创造一个沉浸的世界,你只要管这个世界有不有趣,能否让人沉迷,AR与上述的其他新兴科技软硬体不同,它需要搭配太多的基础环境建设,内容及应用的条件。

在数位汇流的世界里,最终这个生态系统是人为打造的,还是自然形成的,比较适合这双象牙筷子的使用情境?这还真是茶余饭后可以讨论的有趣话题哩。(作者为科技媒体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