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气换股权 巨星天使投资人崛起

QR Code

《巨星天使投资人的诞生:从有钱 ,变超有钱!好莱坞与体坛如何 破解创投密码,颠覆矽谷》作者/查克.欧麦利.葛林堡出版社/今周刊

工商书房 热门文章

English英文线上

对娱乐界人士来说,拿名气、创造力(有时还有现金)来交换股权,已证明是远比收取产品代言费赚钱来得更加明智,这等于是创造了一个可长久存续的获取财富之源,那是1990及2000年代初的品牌延伸所不能及的。利用名气建立服装联名系列或同名运动鞋确实令人佩服,但如果把名气本身带来的价值投资在Uber和Airbnb这些估值数百亿美元的公司,则又是另一回事,特别是这类新创公司选择不断往后推迟首次公开发行(IPO)的时间。

「想办法把自身变成对股价期望值有贡献价值的人,则无限的获利想像就掌握在你手中。我宁可每次都赌自己能够帮助提升品牌价值,而不是将自身优势送到企业手中。」库奇说。

换句话说,对娱乐界明星来说,借由投资自己中意的公司,有机会比接受每一次的产品代言费用,获利更多。在这种协议下,明星取得那些将颠覆世界经济的未成熟公司之股份,也等于取得致富优势;而新创公司则利用这些知名投资者的社群追随者及人脉,争取到更多新用户和声望。大型创投公司有大量现金可挥霍,并不在意对初期阶段的新创公司投资五、六位数资金。而对新创公司创办人来说,其他选项通常就是向较小规模的创投或天使投资人募资,但他们不会提供任何重要的人脉关系。

好莱坞和矽谷有许多相似之处,也包括许多不幸的地方。两者都苦于缺乏多样性,女性及少数族群的代表性严重不足,特别是在高阶主管层级。就像许多观察家近几年得知的,娱乐业界和科技业界都普遍有性骚扰和性侵的问题。然而这种趋同性让情势变化到一定程度,将形形色色的投资人和创业家带进新创公司的世界-促使人口结构更严重地往白人男性倾斜。

在这过程中,演艺人员争取到机会,不但能以贩售作品获利,有时更能挣得作品发行平台的股份。「真正的故事是,在这个尴尬的转型阶段,所有艺人都以为艺术再也不会是赚钱的方式,所以他们开始惊慌失措。」瓦拉赫说,他从摇滚歌手成为Spotify驻站艺人,也是第一位说服卡特等人投资这家串流音乐服务公司的人,「而且他们全都在追逐科技业,因为他们相信在那里可充分利用自己在娱乐业建立的品牌权益赚钱。」

本书写作资料来源是根据我与超过100位身处娱乐及科技交叉点上的人士之对话,其中包括这些年来我对库奇、欧尼尔以及纳斯等巨星天使投资人所做的采访,或者特地为本书而进行的访问-很多时候是两者皆有。

对一般读者来说,发现已经有钱又有名的名人是如何变得更有钱、更有名,或许会感到愤怒不已,因为接下来描述的大部分交易,一般人是根本接触不到的。不过这些巨星天使投资人所采用的致富策略,其实颇有启发意义。库奇和欧希瑞的第一档基金靠着套用特定的投资哲学,创造8.5倍的回报:寻找解决实际问题(Uber撼动欲振乏力的计程车业,乃至人们拥有汽车的想法),并投入看似令人感到乏味无趣领域(人力资源领域,而非共享飞机)的公司。库奇是名人中罕见的例子,他通常亲自上阵做调查准备工作,而不是仰赖信任的顾问(当然有时也会这样做)。

这些巨星天使投资人的努力成果,正推动着世代财富的重分配,也使得美国社会上层阶级的样貌产生改变。

更多摘文详见:

bit.ly/3LVZW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