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歌》:從鄭宜農的家族記憶,談談母女關係當中的互相理解

买票的时候是七月,简莉颖、大慕可可这两个关键字,让我在没有了解太多细节的状态之下,无脑购票。我还特意挑选了《劝世三姐妹》大姐宋国珍(张擎佳饰演)踢馆的场次,足见当时在《劝世三姐妹》的现场,我有多么被张擎佳震慑。

不过却也是因为没有太多思考的购买下单,于是认识了山喊商行——这样一个好年轻的剧团。而这个年轻、这个「新」,倒是在观赏《妳歌》的过程,展露无遗。倒不是觉得稚嫩或生涩,而是我感受到他们对于创作的冲劲与热情,还有那一种,极其饱满地,想把很多东西倾囊而出的心意。

最明显的莫过于——视觉与听觉齐开,目不暇给,感觉忙碌。例如看着演员表演,却也会同时注视随着音乐变化走位的群演,甚至也会同时,关注演唱着的郑宜农。于是当回过神便会发现,剧情已经骤然推进,或者是故事在舞台的某处发生,但我后知后觉发现。

不过也想分享,坐在二楼看台不算太前面的位置,台语歌词的字幕会被遮挡,无法看到完全,体验设计上稍嫌可惜。有时候光是字幕的露出,歌词意涵,也是一种呼应。

歌曲是一种传情,曲风也伴随着时代变迁流转着,当观众用一种更加此时此刻的视角,去看待这个过往的故事时,角色思维的碰撞跟沟通,都会产生非常立即的直觉反应。而我即便可能无法共感到所谓的「和解」或者「拯救」,但我在这三代的女性故事身上,看见的是「理解」。

我们可能难免还是会在沟通中,克制不了自己的脾气或者情绪,可这样吵吵闹闹的,或许也是另一种亲人相处的模式。重点是,当我们更能够理解对方的成长背景、明白她曾经历过的各种往事,或许更可以产生一种体恤在于,可以花点时间,站在对方的立场、从对方的视角去感受。

喜欢的是,越到后来越难以「客观」的心境,所以当张以南面对还幼时的「母亲」时,她其实更有复杂的情绪,在自己心中滋长,于是她开始有更多参与、开始懂得倾听,也因此懂得诉说,甚至觉得想创造某些改变——在关系上、也在自己面对的处境上。

承载时代记忆的,留在家族印象的,终究都造成了如今的我们,祖辈之人如此努力的活着,而我们都将明白,爱有其重量,恨也有其力道——比起和解,我更觉得,其实我们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影响,在不知不觉间,支配着我们的行动抉择与选择。

她在台中公园歌唱时感受到对自由的向往,也抒发自己心里的苦,可是到头来却被闲言闲语所逼,让女儿离自己越来越远。

我会更倾向,这是一种对于生命的选择——尽管在欢欢的故事里,她可能是个缺席的母亲,可是在台中公园里,她却是潇洒自在的女神龙。作为一个女性,有被社会赋予的期待,但我始终更觉得,重要的是,妳为自己做出的选择,那么即便这样的抉择背后可能会有些牺牲或失去,那或许,也是必然的、难以两全的结局。

那么,也就必须理所当然的承担。

陆续透过不同途径更加深入理解这个故事,包含起源发想、也包含主创团队结合台语经典曲目与改编的巧思,然而,作为一个观众,我其实反倒有些后知后觉的,在这些地方,才更抓到故事的核心,或者说,像是看到了一些叙事上的补充,得以更加完整。比重的拿捏、篇幅的设计,以及我觉得最有力道的场次,都相对有些觉得可惜。

我想《妳歌》的剧名意涵,也在于,这也是一首属于台下每一个「妳」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