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连战访中谈两岸关系发展的「路径依循」
连日来,国民党前主席连战访中的适切性受到热烈讨论。相形之下,过去十年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两岸关系发展的路径依循(critical juncture)方面,所发挥「议题设定」和「阻止暴冲」的影响,就非常值得各界参考。
两岸协商的除罪化
在议题设定方面,首先是两岸协商的除罪化。2005年2月,宋楚瑜和前总统陈水扁共同发表十点声明,其中前六点是讨论两岸和平议题。会后陈水扁请托宋楚瑜前往大陆协商,让两岸交流取得政治和法律层面正当性,台湾因此争取到三年时间,和北京当局达成包括直航在内的各项共识。也因此,2008年海协会长陈云林在圆山饭店曾公开表示「没有宋楚瑜,就没有今天的两岸关系」。
其次,2005年9月亲民党和中共中央在上海举行民间菁英论坛,并且以「会议结论」叙明双方共识。嗣后两岸大抵循由相同途径敲定经贸和文化合作,再交给2008到2012年间的两岸两会落实。在历次论坛当中,重要性较高的除了前述2005年的上海论坛之外,还包括2006和2007年的北京论坛,以及2008年的上海论坛。
缓和返联公投冲击
宋楚瑜对于两岸关系的影响并不止于议题设定,还包括防止暴冲。在这方面,有两点的影响力最为重要。第一是缓和返联公投冲击。2007年8月,国民党继民进党入联公投以后提出返联公投案,冲击台美和两岸关系。考量亲民党在公投审议委员会,以及立院党团反对态度,最终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做出「不领票也尊重」宣示,阻止是项提案因为国民党和民进党支持者汇流获得通过。
第二,宋楚瑜在阻止两岸和平红利分配不均方面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014年5月,宋楚瑜前往北京和习近平晤谈,讨论学运后的两岸局势。会中提到「三中一青」,以及和平红利分配不均问题。对此,习近平坦率表示「有些商品价格买得不对」。稍后,朱立伦和洪秀柱也开始讨论和平红利分配问题,台湾大企业锋头出现收敛迹象。
总而言之,除了「神掌」形象,宋楚瑜对于处理两岸关系的分寸拿捏,应该是他在争取选民认同时的重要凭借。换个角度,目前朝野各组总统候选人能否处理好两岸关系,也将是他们能否争取到选民认同与支持的关键因素。
►►►思想可以无限大--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加入「88论坛粉丝团」看更多!
●作者胡祖庆,东海大学政治系系主任。以上言论为个人立场,与公司无关。88论坛欢迎云友更多参与,也欢迎网友发表高见,投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