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等」到「破」的两岸关系
(图/本报系资料照)
去年3月邱太三就任陆委会主委时,曾提出希望两岸尽早春暖花开。结果,一年之后,两岸关系依旧冰冻三尺,两岸人民往来依旧困难重重。于是,2021年成了两岸关系空等的一年,2022年反而加速滑向冲突边缘,堪称自解严以来两岸关系最为严峻的一年。
很遗憾的,如果用一个字形容2022年的两岸关系,「破」恐怕非常贴切。但是,这不是破冰,而是破口。8月裴洛西的来访,却在这个百里长堤上撞出一个大裂口,让两岸困局外溢到安全和经贸领域,成为威胁国家存续的洪患。
进而言之,这个破口宣告民进党政府对外路线的失败。长期以来,民进党政府把守护台湾主权视为追求执政的使命,2019年总统大选竞选期间,民进党要守护台湾自由民主的喊声更是高唱入云。但是,在民进党政府任内,台湾的军事防线却不断退却。2020年9月,当共机开始侵扰我方「防空识别区」时,蔡总统的反应居然是强调会守护「领空」,一下子就把「防空识别区」让出去。2022年5月,共机开始数次穿越海峡中线,到8月围台军演,不但共军机舰大举穿越海峡中线,迫近我方领海,导弹更飞越台湾上空,这是政府迁台以来最大的国安危机。
不只安全出现破口,对外经贸也出现破口。长久以来,民进党将依赖大陆市场视为台湾的国家安全威胁,2016年上台后,更投入大量资源推动新南向政策。然而,6年过去了,台湾对大陆市场依赖并未改变,农产品特别如此。近两年大陆陆续禁止台湾农产品、水产品、和食品加工产品输出大陆,冲击为数众多就业人口的生计。对此,民进党政府一再指责大陆违反WTO规定,宣称不排除向WTO申诉。但是,将近两年下来,民进党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毫无动作,甚至连部分WTO成员因应争端解决机制上诉程序停摆所设置的替代程序都没有加入,民进党政府连国际经贸组织是否支持台湾立场的信心都没有。
面对偌大的路线失败,民进党政府开始挪动僵硬的两岸立场,不再坚持以政府对政府协商为前提,通过「海运小两会」(我方为台湾海峡两岸航运协会、陆方为海峡两岸航运交流协会)运作处理,让金马民众和陆配可以循小三通返台过春节。其实,最近民进党政府也开放大陆研修生来台,对于众多引领期盼陆生来台的私校,这应该是等候已久的好消息。但是,对于冰封已久的两岸关系来说,这两个举措又真是远远不足。
就小三通而言,没有开放一般国人循小三通返国,无法舒缓春节返乡的班机需求,更多在大陆工作就学的民众期盼扩增航点,至今仍毫无消息。以今年来看,两岸航班入境载客率都高于国际航班,从上海返台的载客率甚至高达八九成,而成都北京的载客率则偏低,正说明当初的航点选择,台湾民众多的广东浙江都没有航班,没有充分照顾在陆台湾人云集东南沿海的现实。此外,研修生能否来台,除了我方开放,大陆方面的政策支持也很重要,这点如同大陆学位生来台,我方能否拿出相应的便利措施,推动大陆解除对陆生新生来台禁令,至为关键。
论其实际,两岸交流不只是人员跨境往来,而是为两岸官方对话创造条件,更是两岸和平稳定所需要的社会环境。在两岸交流上向前推进,也许没办法堵住安全和经贸的破口,却可以放缓冲破破口的洪流,让破口尽快修补。衷心期望明年两岸关系可以告别「破」的危机,开始「补」和「立」的工程。(作者为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