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3岁童肠病毒重症「双手疼痛无力」...最快5月入流行期
疾病管制署今(16)日公布国内新增1例肠病毒71型并发重症个案,是一名南部3岁男童,并发中枢神经感染、急性无力肢体麻痹,诊断为肠病毒并发重症。疾管署监测,近3周健保肠病毒门急诊就诊人次呈缓慢上升趋势,预估最快5月初可能进入流行期,提醒家长注意。
疾管署防疫医师黄婉婷表示,个案于4月上旬出现发烧、喉咙痛及口腔溃伤等症状就医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第三天高烧、双手疼痛、无力等重症前兆病征再度就医治疗,因并发中枢神经感染、急性无力肢体麻痹,诊断为肠病毒并发重症,目前症状已改善出院;调查其同住家人都没有肠病毒症状。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刘定萍表示,上周(4月7日至4月13日)健保肠病毒门急诊就诊计5,280人次,较上周增加8.7%,近3周就诊人次呈缓慢上升趋势。
疾管署副署长罗一钧表示,上周就诊人次高于过去两年同期,惟距离疫情流行警戒值10500人次仍有距离,评估最快5月初进入流行期。罗一钧分析,肠病毒疫情受到气候影响,今年虽是暖冬,进入春天后则是偏凉天气,预期天气若明显转热,疫情就会上升。
今(2019)年累计5例肠病毒并发重症病例,分别感染肠病毒71型共3例、肠病毒D68型及克沙奇A10型各1例。近四周社区检出肠病毒型别以克沙奇A型为多,肠病毒71型、肠病毒D68型于社区零星检出,以轻症及散发病例为主。
疾管署提醒,肠病毒71型引起的重症病程变化迅速,5岁以下婴幼儿为高危险群,常见初期症状有39℃以上高烧超过3天,手、脚及口腔黏膜出现针头大小红点的疹子或水泡(又称手足口病),若病情变化时易有嗜睡、意识改变、活动力不佳、持续呕吐、手脚无力、肌跃型抽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征,如未及时治疗,发病后3至7天内易引发脑干脑炎、心脏衰竭、肺水肿与肺出血等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