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水情吃紧 科工馆带民众认识水库
高雄科工馆12日举办「识水年华-水利防灾文物展」,让民众一览曾文水库建设的时代背景,同时呈现试验仪的考究成果,让民众认识水库避洪减灾的基础建设,并正视节水行动的重要性。(洪浩轩摄)
近来南台湾水情吃紧,国内各大水库成为供应民众用水的重要角色,高雄科工馆12日举办「识水年华-水利防灾文物展」,让民众一览曾文水库建设的时代背景,同时呈现试验仪的考究成果,让民众认识水库避洪减灾的基础建设,并正视节水行动的重要性。
曾文水库自1965年开始建造,并于1973年完工,造价新台币60亿元,在当时物资相对缺乏的年代,水库建设规画初期,为了了解坝址的基础强度与坝体本身的稳定性,因此研发出许多水利防灾物件,用以调查曾文水库的评估工作,并对建材的剪力度进行试验。
为了让民众了解曾文水库的建造历史,科工馆特别展出13件水利防灾物件,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在民国50年代含有大型三轴压缩试验仪、电动夯实机、试体搬运机的1套3件曾文水库建设试验仪器。此试验仪器的作业流程,是先透过电动土壤夯实机控制建材的密度、含水量,再以三轴试体搬运车将试体搬至大型三轴压缩试验仪进行土壤强度试验。
由于去年国内没有台风过境,导致目前国内水源欠缺问题严重,经济部水利署副署长王艺峰指出,最近台湾面临57年来最严重的旱灾,像曾文水库这类的水利建设正是让台湾经济起飞重要关键基础设施,能够在抗旱对策的水源区域调度上发挥重要的效果。
王艺峰进一步表示,借由这些水利防灾文物的展出与早年水库建设历史的回顾,可以让年轻一代的民众了解曾文水库一步一脚印建造的重要性,水利建设的完成是需要全民的共识,才得以共同面对未来可能的气候变迁及各种灾害。
行政院灾害防救办公室副主任王怡文指出,文物是人类文明的精炼,而科工馆以「识水年华」这个具有文青味道的展名,将比较刚性的水利灾防物件规画呈现,不但回应我国对于灾防科技演进的重视,相信参观民众来到这个场域能够看到文物的历史可以被留下来而能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