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打卡新热点 云中洁白三座山

美丽广西文化艺术中心坐落在邕江边。(邹财麟供图)

空中俯瞰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的「朱槿花」。(邹财麟供图)

人们对一座城市记忆,总与地标建筑有关。以前,提起广西南宁,人们想到的是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的「朱槿花」;如今,广西文化艺术中心也成为不少市民新的「打卡地」。新旧地标隔空相望,见证着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

2003年10月,在南宁市民族大道106号,一朵洁白的「朱槿花」迎风「绽放」。这一年,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一期工程竣工。

建筑描摹 自然风貌

一年后,首届中国-东协博览会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此后每逢金秋时节,「朱槿花」下便云集大陆和东协各界政商领导人会晤、经贸促进活动、各类论坛……

随着会展数量逐年上升,规模逐年扩大,会展中心在运行了10余年后,进行了改扩建。2018年,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以崭新的姿态迎来了第15届中国-东协博览会、中国-东协商峰会

也是这一年,在秀美邕江旁,同样一身洁白的广西文化艺术中心拔地而起,成为南宁又一座新地标。远远望去,这座建筑仿佛是云层中的三座喀斯特地貌山峰,群山起伏,周身碧水常绕,如诗如画。这里,也成为了广西重大文化性公共设施最高级别艺术表演中心和广西与东协各国文化交流中心。

清新洁白的「田园山水」与「朱槿花」遥相呼应,将广西特有的自然风物描摹出来,在「城市森林」里,成为南宁市民心中的文化胜地

文化中心具自洁功能

2019年第16届东博会、峰会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经历16载风吹日晒雨淋,会展中心这朵巨型「朱槿花」依旧洁白无瑕。它是如何做到不染一尘,年年如新?

广西东博会场馆营运公司安全生产部负责人表示,这得益于会展中心设计的前瞻性。「朱槿花」大穹顶象征广西12个少数民族的12片「花瓣」并非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而是PTFE张拉膜结构,由轻巧的钢桁架支承,上覆半透明、含隔热层双层薄膜。其他材料长时间日晒后会发黄,这种薄膜却越晒越白,并且不易沾染尘埃。雨天被雨水冲刷后,便能洁白如新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朵「朱槿花」无需维护。在穹顶「花蕊」的位置,是一组玻璃。每天,阳光从顶部照射下来,进入「朱槿花」大厅。每逢重大节庆、活动进行前,专业的工作人员便需带着水和清洁工具,从「花瓣」两层薄膜中间的「云梯」爬到「花蕊」处,进行清洗与防水检查。一组玻璃清洗一次通常需花半天时间。

同样身披「白衣」,广西文化艺术中心则在外部结构的铝板上喷涂了特殊材料,这也让这件「外衣」有了自洁功能,不易沾灰尘,雨水一冲刷便能保持清洁

维护工作 一丝不苟

作为南宁市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重要平台,会展中心与文化艺术中心得「内外兼修」。大理石地面光度要保持在80度;无论是大剧院音乐厅还是多功能厅,演出后,座椅扶手都要用稀释的消毒水进行擦拭;控制室的温度要控制在20℃至25℃,相对湿度要控制在40%至70%……广西文化艺术中心,管理维护工作同样很细致。

如今,广西文化艺术中心已成为市民心中可亲可近的文化交流平台,南宁因为拥有了这样一个高规格的文化中心,才能定期展示世界各地的艺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