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聘网CEO肖恒:从人才招聘走向职业社交

内聘网CEO肖恒演讲

由本站科技主办的五道口沙龙之“在线招聘”于4月27日在京举办。内聘网CEO肖恒在沙龙上表示,在线招聘从四个方面来看,一是服务,二是去HR化,三是职业社交,而最后是大数据

对于内聘网的发展方向,肖恒坦言最后会走向职业社交。内聘网要先做推荐、招聘,再去做职业社交。肖恒认为,刚开始要切入用户痛点,慢慢的把他的核心需求边缘化、泛化,往职业社交的路上走。

以下为演讲实录:

主持人:感谢小亮的演讲。下面邀请内聘网的CEO肖恒先生为我们做演讲。

肖恒:来之前我问主持人需要PPT吗?她说不需要,我坐在那里小亮说上PPT,结果我没做。但之前刚好在1898咖啡馆跟校友分享了一下,因为刚好做了一期在线招聘发展趋势和内聘网模式的分享,所以我直接用了这个PPT。

因为这是在内部做的小范围的分享,所以我也是比较客观的发自内心的分享了一下招聘行业。这个PPT放在这儿,讲起来我相信会被批,会炮轰我,但招聘市场太大了,每个人都在里面做,是不是能够实实在在的把我的东西给弄出来,对与错大伙批,好的赞,不好的再改进。

内聘网是一个孩子,非常小的一个孩子,这个产品到现在差不多刚半岁。内聘网做的是什么事?做的就是互联网人才的推荐。从三个方面跟大家分享,第一个方面就是招聘行业,在线招聘发展的过程和趋势。第二介绍内聘网,第三内聘网模式的思考。

在线招聘我个人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考虑。一是信息平台,这是中国第一代的招聘行业,包括58、赶集,赶集网说他去年有8000万的收费,看简历是收费的,就是一个平台,没有任何的服务在里面,他可能有服务,但相对于整个平台而言他就是一个平台,服务还比较少。二是服务做的最深的就是猎头,刚出来的就是猎聘网和举贤,一端是中高端用户,另一端就是猎头。他特别希望做的事是猎头在整个平台上能不能找到中高端的人群。猎头把职业猎头做成业余猎头之后,提高了简历的量,人人猎头是走量的,但是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举贤网的CEO我拜访过他,现在有4万的猎头顾问,活跃度是10%。后来我看到了他的数据,专业猎头的成单率都比较低,业余猎头的成单率有多高。去年12月份我做了一个尝试,找了20个兼职客服,就是业余猎头。我让20个猎头跟我合作推荐人,推荐了100多个人成了一单,这就是业余猎头。业余猎头成单率是很低的,这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猎上网做了一件事在解决猎头的困难,猎头有好几个困难,第一个困难人力资源。为什么猎头要上猎聘网和举贤网,高端人群要在上面找。第二个困难是一个猎头要去BD一家企业,他要花很长的时间,大的猎头公司无所谓,但对于微小型的猎头公司真的很困难。微小型公司在BD这块会花很大的时间成本。第三个困难是我花了很大的劲把阿里巴巴逼下来了。如果说阿里巴巴有两块业务,逼下来之后手头上的人力资源在A业务,但是发现要招的人是B业务,跟你的业务不对接,有这种情况。所以猎头的三大困难猎聘网、举贤网在做第一件事情,猎上网在做第二件事情。所以对于猎头而言,降低了他BD企业的时间成本,能够把精准的人力资源推出去,猎上网做的非常棒。

说说垂直领域。互联网的拉勾网,包括内聘网和内推网,每一个产品,包括跟他的团队创始人的出身有很大的关系,每个人的出身不一样决定产品的方向是不一样的。为什么拉勾网给用户的体验这么好,拉勾网是基于3W咖啡来做,互联网创业的人群特别多。互联网产品不断的发展,产品是未看其人先闻其声,团队还不知道但我就看到产品了,拉勾网呈现的非常好,把创始人信息都呈现的非常的前面。这有一个好处,产品的知名度先于企业来走,而且很多微小型公司是有行业资源的,他是有吸引力的。

内推网最原始的最原生态的理解就是推荐,但它跟原生态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内推基于原生态的概念出来之后,再往前走,他是我们不认识,但是你把简历给我,我给企业做第一步的筛选推进过去。这个概念非常的棒,两个点特别的棒。对于求职者降低了招聘门槛,一想内部推荐,很棒,我试一试。内部推荐靠谱,另外这个人对企业文化和岗位需求非常的清楚。我还没跟HR聊呢就已经非常清楚了。企业内部的人是伯乐奖金。打了一个点就是C2C,求职者和项目领导直接对接,对求职者的好处在哪儿?我跟未来的上司直接对接,多漂亮,直接给他看。而且在企业里面,特别是微小型企业,快速招人的小微型企业里,对人才的筛选有直接的权力的是项目的领导。项目的领导觉得OK基本上就是谈薪酬。但是快简历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微小型企业,我的项目领导者,每天能拿出50%的时间筛选简历吗?不会,这是他要解决的困难。

为什么我要把职业社交提出来?因为现在很多的职业社交平台都会去加招聘的成分,而且越加越重。社交需要很多的时间成本,尤其是在中国做社交,中国目前做社交的职业环境我是不看好的。

招聘行业真正的表现,他要做什么事情,刚才是四维度四种分类,我认为在这个地方是两维度。所有的招聘类产品从两个方向来解决问题,一个是方向是质,另一个方向是量。哪些产品是质,哪些产品是量。量赶集、58、人人猎头,质是内聘网、举贤网。天极网处于中间。一个好的职业社交网站,在这个上面不仅仅是简历,还有他的一些背景,感兴趣的话题,加入什么样的群,甚至博客,他的信息呈现的是很全面的,这是好的职业社交网站。有这么多信息的时候,他一定是质量比较高的,我看到所有东西之后,我对这个人大概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

从职业社交网站的角度来讲,首先抓的是质。内部人人HR做了第一轮的筛选,必须有一个筛选,必须做你的人才背书。所以在质和量的中间再往这块走,拉勾的简历我觉得是量多,量多带动质。

在线招聘从四个方面来看,一是服务,除了猎头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服务,推荐服务,这是内聘网要做的,把这种工作切入线下。内聘网想做的是服务,只有服务做的好才能走远。第二是去HR,最明显的就是内推网加快简历。我想说的去HR是对于小微型企业有没有人力资源外包,小微型企业没有自己专门的HR。三是职业社交,一定能走,某一天一定能走通,而且社交是几大方向都会往前走的一个点。最后是大数据,你能不能像百度一样把这个人在平台上所有的信息都扒下来。最近我听说一个人在跟新浪微博合作,把新浪微博上所有人的信息都扒下来,但我觉得意义不大,真正的价值是在基础社区的东西能不能扒下来,这就是大数据。

内聘网虽然是半岁的产品,但也做了很多的事情,在北大科技园做了很多的事情。这是前一段时间在清华大学搞的高教社区论坛,搞了创新式的招聘服务。我们的网站上线到现在才一个多月,已经快400家企业了,成功推荐面试300多个。

我们也跟北大校友联合会等等成为了战略合作伙伴。招聘也太大,抱团做。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叫内聘网。我说一下,内推做的事我在2012年4月份就想做了。我跟王忠选观点有点不太一样,我在2012年4月份为什么要做内推这个产品?我周围有好几个朋友,4、5个工作经验6年的,他们找工作不是通过猎头。刚才你说工作3年不好推荐,但IT男的工作面越来越窄,人脉越来越窄的时候,我想被推荐找工作的时候周围就那几个朋友,能不能推荐到合适的,所以最后通过58等招聘去的。还有另外一种,猎头真的能够把一个候选人抓的很准的是特别高端的人,因为他要通过线下,工作5年经历的猎头不会在你身上花太多的时间,就电话沟通一下,这就意味着对这部分人把握的并不是很准。考虑到情感,考虑到企业文化,考虑到离家的远近,最后没有成单。好,我先搞好关系,搞企业关系,搞校友关系,搞了以后里面都是关系,职业社交,失败了。为什么失败了?我们没有做到刚性的职业需求。我沉默的3个月,9月份回到原点,结果一看小亮把内推做了,好,搞内聘,内聘做的是基础推荐。

内聘网的发展思路,我想干什么事情。我为什么要做推荐?而且为什么要切到线下做服务,不做信息平台?我想做两件事情。我切了服务,我服务了你,我把你跟上。招聘行业是这样的,高频度,低频度,我要服务好你,服务好上帝,我服务好上帝了才能给我钱,所以我帮你做职业规划。企业方如果服务能切进来,将来能不能走企业SaaS。

介绍一下我。我是80年生的,2005年北大研究生毕业之后在日本呆了4年,后来去了美国。经济危机把我打垮了,没多长时间就去了欧洲,做欧洲高端客户推广,搞了两年2012年4月份回来创业,到现在两年。做职来职去和内聘网。

提问:肖总的演讲很精彩。我今天听了很多创业公司的演讲,个人觉得没有抓住重点。举个例子,一个部门他需要管比如说人财物,综合这些资源去发展他的业务,财归财务部门,物归采购部门,人就归HR管。乔布斯说了一句话,他不愿意做企业市场,为什么?是因为用的人和决策人是不一样的。用的人部门在用,决策可能是采购部门在做,所以采购东西和用的人不匹配。人的问题和物实际上比它的问题更大,他把人的招聘放到了HR,HR什么都不懂,我可以这样讲,我做过一段时间的猎头,做的当然不是很成功。我觉得黄小亮做的比较好,去HR化,招人是内部的事情,但是有一个问题,内部的人如果去招人的话精力不够,你放10个简历,有3个合格的是可以的,如果10个简历只有1个合格的,又扔给HR了,因为HR干的就是这样的事。所以我觉得招聘市场之所以有这么大的问题,就是因为企业方的招聘流程不对,出现信息不对称主要是这个问题,应该聚焦这个地方想一些办法。因为你去服务一些不专业的人,他得到的信息很少,你服务再好也达不到很大的效果。这是我的观点。

提问:肖总我是思博网(音)的,我们也在做一个人才网站,有一些思路跟你比较相近,但有一些困惑。您刚才提到在中国做职业社交不是特别的看好,但是后来您又提到需要把人才的大数据爬到您的网上来,这是不是也是基于社交网站的基础,如果是怎么做。

肖恒:刚开始不是,但是会走向职业社交。其实这个问题你问小亮是最好的,他正在做这件事情。你刚才说了我将来会做大数据,大数据里面会做职业社交,其实不是说由于我要做职业社交有了大数据,而是因为我要先做推荐、先做招聘,再去做职业社交。这就是我刚才说的为什么职来职去会失败,刚开始你要切入用户的痛点,慢慢的把他的核心需求边缘化、泛化,往职业社交的路上走,刚开始就切职业社交是很困难的,真的很困难。为什么职业社交很困难?一是中国的社会信用。中国人有一种心理,对外人或多或少想要吹嘘一下自己。一旦往这里一放所有人都能看得见,所以我要让谁看见不要让谁看见,这都是一种心理。另外是圈子,越到高处的人的圈子越往线下走,反正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百晓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