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上司总是欺凌下属?原来可能是这种病态人格
「职场病态人格」也被称为商务病态人格、企业病态人格、组织病态人格等。(示意图/shutterstock)
近年来,关于「职场病态人格」的研究在日本相当盛行。一开始在欧美媒体间谈论的概念,延伸为畅销书,朝一般大众传递。学术研究领域现阶段正用数据验证其问题及影响。「职场病态人格」并不像「病态人格成功人士」那么杰出,是所有企业及组织内都可能出现的人格特质。他们比较明显的「危害」,是当晋升至领导地位时,会仗势骚扰下属、涉及舞弊或企业犯罪。
关于其领导力等正向的一面,以往已有许多研究。
一个以澳洲公司为对象的研究显示,上司不具病态人格的公司,骚扰发生率为百分之五十四;上司有病态人格的情况下,几乎所有公司的骚扰发生率都为百分之九十三。当上司有病态人格时,骚扰程度有愈趋严重的倾向。在英国,「职场病态人格」的骚扰行为,每年估计造成高达三十五亿英镑的社会损失。
「职场病态人格」也被称为商务病态人格、企业病态人格、组织病态人格等。其定义为反社会性不似犯罪型病态人格严重,但在企业中,其特性会造成人际关系问题。如不顾他人权利或尊严,只关心自己的利益、病态性说谎、对人冷酷无情、将自己的过失归咎他人、为了小事暴怒而做出攻击性言行。他们的行为无法预测,有时会给团体带来负面的影响。
另一方面,他们富表面魅力,乍见能发挥强大的领导力,加上拥有优秀的提案能力,有时会被误认具备领袖素质,获得不符实力的地位。一旦到了那个地位,他的病态人格特性就会对下属、团队合作或公司整体决策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造成下属精神痛苦、动机低落、离职等问题,有时还会滥用职权舞弊。
职场上出现病态人格的机率,相较于一般社会的百分之一,在组织内取得领导地位的人,据闻有百分之四为「职场病态人格」,等于每二十五人就有一个,比例不容忽视。
海尔和巴比亚克(Paul Babiak)为了找出「职场病态人格」,开发了企业版病态人格检核表,改良原本的病态人格检核表内的二十个项目,是一种叫「职场扫描Business Scan」(B-Scan)的检核工具。有自我评量版与观察者评量版。前者让本人检核自己的病态人格倾向,后者则让他人检核特定人物的病态人格倾向。只要使用观察者评量版,就能对有疑虑的人员进行评估。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有愈来愈多公司使用「职场扫描」,以避免不适任的人晋升为领导阶级。
「职场扫描」和病态人格检核表一样有四个因子,分别是:
1.操控性与违背伦理(为操控他人,施展魅力或说谎)
2.冷酷性与无情(冷漠、不顾他人心情)
3.缺乏责任与目的(不会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
4.胁迫性与粗暴(在职场威胁他人)
我们能发现,这些因子与原本的病态人格检核表的四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感情因子、生活型态因子、反社会性因子)相对应,但用字遣词较温和。
加拿大心理学家马修(Cynthia Mathieu)等,以六百五十一名加拿大民间企业员工和公务员为对象,请大家用职场扫描的观察者评量版,检核他们的直属上司。
结果显示,若上司病态人格特性较强,下属的职场压力、工作与家庭的摩擦也较大,且工作满意度极低。「职场病态人格」的负面影响已透过许多研究,陆续在数据上得到佐证。他们与白领犯罪、企业犯罪有着密切关联。
许多学者一致举出已破产的安隆(Enron)公司前CEO肯尼斯.雷(Kenneth Lay)与前CFO安德鲁.法斯陶(Andrew Fastow)为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安隆是美国首屈一指的能源公司,多年来以作假帐掩饰巨额亏损,于二○○一年曝光,随即破产,是当时美国史上最大的企业破产案,成为一个牵连多数企业的大丑闻。由此可知,若一间公司的领头羊有「职场病态人格」的可能,主导舞弊或企业犯罪的机率也会上升。
打开电视,日本也是充斥著作假帐、内线交易、贪污、围标、商品标示造假、检验数据造假等企业违法情事。这些问题的影响范围不仅波及企业内部,连带整个社会都受害。其中著名的例子是磁浮新干线围标事件。
根据报导,这些承包商的负责人有些是大学同学,私下搓汤圆的不法协商,就是在这种人脉间实行的,恶的种子向来都是在非正式的沟通当中埋下。在无法见光的暗影里,即使存在着病态人格的身影也不足为奇。
但过去对这种社会问题,大众总是将焦点摆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上,几乎不言及个人人格,特别是病态人格的特性。大家会分析组织文化的弊病寻求改革,如果不这么做,就会被批判。不过除了分析组织外,同时进行个人分析非常重要。
企业内只要有一个病态人格担任要职,这个人就可能操控下属,巧妙欺骗,透过重大决策四处散布毒药,最后发展为严重的违法问题。一旦演变为重大社会丑闻后,即使是过去屹立难摇的大企业,也可能濒临破产危机,严重影响国家经济安危。
当然,这里并不是指所有会欺凌下属的上司,或违法的领导人都是病态人格,万万不能轻易替人贴上标签。正如前面不断提到的,病态人格特性也有正向的一面,这些都能对组织的发展有所贡献。话虽如此,今后作为危机管理的一环,就像健康检查与压力检测一样,善用「职场扫描」实施心灵健康检查仍有必要。在人事安排上,必须有效率地避免高风险的人被派往不适任的职位,造成企业或社会负担。
(本文摘自《病态人格心理学》/方言文化)
【作者简介】
原田隆之
日本犯罪心理学权威。致力研究犯罪问题近三十年,曾于日本法务省矫正局、东京监狱、少年观护所等地担任刑务考查工作。近年积极分享研究成果,着有《犯罪心理学入门》、《痴汉外来:与性犯罪搏斗的科学》等书。现为筑波大学心理学教授,东京大学研究所教育学研究科客座教授。
【译者简介】
李欣怡
名古屋大学日本言语文化専攻文学博士。在浩瀚且持续扩大的翻译宇宙中,用自己的速度小心翼翼堆砖砌瓦,希望每一块都是个安稳的立足点。译有《鬼灭的日本史》《容身的地方》、《疗愈心伤》、《霸凌是什么》、《伊斯兰怎么了》、《让男人追着妳跑》等书。
《病态人格心理学》/方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