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善良是种病态!「取悦病人格」发展3样貌:有报复心态是其中之一
▲「过度善良」有时反而会得到他人的不尊重。(图/取自pixabay)
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善良是优点,但「过度善良」则是缺点。美国心理学家莱斯.巴巴内尔(Les Barbanell)认为,「善良的人害怕敌意,用『不拒绝』来获得他人的认可。」在现今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过度善良」的人,对于别人提出的要求,都会不论对错地达成,生怕自己的拒绝,会获得对方的不认可,所以逼迫自己友善,然后迎合他人。
「过度善良」源于对社会的恐惧,「过度善良」的人会因为害怕别人的否定,或害怕得到不友善的言论,所以不断压低自己的身段,甚至有些卑微,且他们对于别人的言语、眼神都十分敏感,从小便学习如何避免他引发人敌意,大多考虑他人而忽略自己。而巴巴内尔更认为,这样的友善已经不是一种美德,而是一种病态,并称之为「取悦病」。
这类型的人,内心可能已经有些不悦,但仍表现出赞同他人的模样,希望能满足对方要求,无法轻易对他人说「不」,巴巴内尔也在2006年时,于他的著作《揭开友善的面具》(Removing the Mask of Kindness)中提到,「极端无私」是一种用来「掩盖心理和情感问题的性格特征」,习惯取悦别人者,常活在害怕「敌意」、「拒绝」的恐惧中,对人际关系缺乏安全感,且害怕被孤立。
▲「取悦病」的人即便心里不耐烦,仍不会透露于表情。(示意图/取自pixabay)
同时,有这类人格特质的人,在他们身上可能会发展出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把对社会的恐惧转移至他处,并借此找到突破的出口来支撑自身脆弱;第二种是在尝试友善以后,爆发出想报复的想法,他们并不是真正心地善良,而是期待获得认可,因此当他们对认可倦怠时,便可能转移成报复心态;第三种则是真正心地善良,但又有病态的人,一生只为别人好,却无法找到突破的出口,也不愿将痛苦报复于别人身上,因此只能一直活在痛苦中。
「过度善良」的人时常妥协,无法坚持自己的想法,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这些都与缺乏安全感有关,这类的不安全感则很可能源于原生家庭、被同学排挤等因素,所以总委屈自己,选择讨好别人,害怕一不善良,又会被讨厌。而这种病态的情况很难在一时之间改变,这类人只能努力尝试多说「我要」、「我想」,试图为自己发声,慢慢改善,在接受别人要求以前,不违背自身意愿,多爱自己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