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是一种态度

雨苍

段时间公民运动风起云涌,许多人突然发现,原来政府在处理公共议题时,一点也不民主,更经常黑箱不透明。原来,马政府并不习惯聆听民意,而公务员体系往往拒绝改变自身的权威心态结果就是政府以自认为好的价值,恣意决定政策方向,没有看见人民真实的需求。

我们抨击马政府的,是马政府不愿意包容、倾听的态度。若是政策遭到质疑,马政府会操作媒体,以扭曲对方言论方式反击、或是把对方抹绿,指对方被操弄等等方式来面对质疑。

但对比许多网友路上的批评,却也开始出现类似的手段状况。这些网友,只要看到合乎自己胃口的言论,即便有误,甚至是谣言,依然大肆声张宣传(例如Twitter KMTaiwan的图片为反串作假,却依然有人相信,注1、2);对于政府的解释,则有扭曲、曲解再加以抨击的状况(例如马英九声称核电厂断然处置是「摧毁」核电厂,最后却被扭曲成「炸掉」核电厂,注3)。有些人的讨论版,遇到质疑的声音粉丝还可能群起攻击,直接把对方抹黑成「国民党」。

如果我们痛恨政府以反民主的方式进行「政策沟通」,希望更多民众知道真相,然而,那是否代表我们也应该用同样的方式去对付政府,或是采取和那些你我并不认同的言论相似的态度?这是我们需要深思课题。如果我们容许自己用同样的方式去思考、沟通,有一天拿到权力时候,我们会不会变成下一个颟顸的马英九?g0v零时政府有一句话:「如果我们相信开放透明的力量,就要握着它战胜黑暗」(注4)。在此我也要说,「如果我们相信民主的力量,就要握着它战胜反民主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不断的自我反省,在自己的身上排除那些反民主的行为,练习强迫自己去聆听、包容不同的声音,然后尝试找出双方公约数。这是选择拥抱民主的我们理应负上的责任

民主不是「结果如己所意」,而是过程中「公开透明、开放的讨论态度」。我们应当提出可信的数据,从事实面来说服不同意见者,而不是只要不如我们的意,就把对方打为邪恶、骗子。如果用这种态度进行「讨论」,那我们自己和马政府又有什么不同?公民觉醒联盟曾发表一篇文章《不只是诉求,更是自省》(注5),里面提到「我们的敌人不是别人,正是我们一路以来的偏见,以及我们自己。」,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不反思、改善我们自身「反民主」的部份,下一个马英九,就是我们自己。

在民主的路上,我们都要对自己持续深耕。

注1:[黑特] 马英九又被断章取义:http://www.ptt.cc/bbs/HatePolitics/M.1385464014.A.119.html

注2:有人在反串国民党:http://www.plurk.com/p/k1ns79

注3:KMTaiwan贴文:https://twitter.com/KMTaiwan/status/462970385722384384

注4:第零次向日葵数位体验营:https://www.facebook.com/notes/808273105868578/

注5:不只是诉求,更是自省:http://www.citizens.tw/2013/11/blog-post_5477.html

注6:本文线上发布网址为:http://bit.ly/1phBV2H

作者雨苍,自由软体工作者,Python软体工程师。目前于上海担任软体工程师,兴趣社会文化观察。雨苍的介绍:http://about.me/billy3321。雨苍的Google+:http://goo.gl/HsZDM。雨苍的文章采用创用cc by-nc授权发布:http://goo.gl/4GxCZ。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