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陆农产品--施政应广征民意不能蛮干

李武忠

媒体报导政府全力推动「自由经济示范区」,将设立产品加值运销中心,届时原先禁止自中国进口的830项农产品不但可上岸加工,并可打上台湾品牌行销世界,且其中十分之一可进入台湾市场。此举势将对台湾农业未来发展与生存造成深远影响,也立即引发国内农民强烈反弹,要求马政府应信守选前承诺暂缓设立农产品加值运销中心。

农民会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由于国内农产品内需市场小且许多农产品具有替代性,其中售价高低是消费者选择的重要考量。过去中国多项农产品透过东南亚国家以中转方式进入台湾,不仅带来食用安全问题还严重破坏市场行情,对本土农产品造成严重打击殷鉴不远。未来在没有总量管制的情况下1/10的数量很可能会严重冲击国内本土农产品的行销,不宜轻易为之。特别是进入「自由经济示范区」加工后产品将挂上在台湾加工制造标示,台湾品牌较为消费者所信赖国际上可以卖得较高价格。同样面对的是美国、日本、欧盟等国际主要农产品消费市场,由于生产成本较低,未来在市场竞争上将会较台湾本土农产品更具优势,将进一步阻碍台湾农产品的外销,也枉费政府每年花费大笔国外促销经费。对于这些疑虑政府相关单位应该要对外作明确说明。

谈判双方本来就有让有得才能成局,问题是政府不能老拿农业当牺牲品,要农民顾大局却不顾农民的肚子,所给予的短暂救助金正如温水青蛙让台湾农业逐渐安乐死。更离奇的是身为农业大家长却经常不与农民站在同一阵线(甚至还站在对立面)不帮农民发声,让农民感到孤苦无依,失去作为政府与农民间沟通的桥梁,加深人民与政府的疏离感。

近来政府对于攸关农民生计措施均采由上而下的模式,事先未予农民团体地方政府等做充分沟通,引发诸多民怨施政效果远不如预期,也导致马总统与其行政团队民调满意度跌落谷底。亡羊补牢政府应该重新检讨所有农产品(包含禁止自中国输入的830项农产品),如果对台湾未来农业重点发展项目有抵触甚至不利的产品(包含加工品)应暂缓进口,俟农政机关辅导台湾农民有足够竞争力后再谈开放。尤其对于影响农民生计的措施应该要先与农民团体、地方政府等做充分沟通寻求共识并备妥配套不能蛮干,以免再失民心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经济系教授。本文为网友投稿言论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