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和啤酒,养不活品渥食品
斑马消费 陈晓京
万里迢迢将国外食品运回国内销售,品渥食品再次尝到了生意难做的滋味。
2023年,公司旗下乳品、啤酒等五大系列产品收入全线下降,因此遭遇上市以来首次亏损,躺赚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公司认为,国外采购成本、海运成本上升,以及运力不稳定,还有国内液体奶市场复苏偏弱和竞争加剧等,对公司业绩产生了较大影响。
品渥食品并不希望和乳业巨头们硬碰硬,寄希望于正在推动的奶酪业务,能成为新的增长点。
由盈转亏
56岁的品渥食品创始人王牧,应该最能体会到做进口食品生意的艰难。2021年和2022年还只是业绩下滑,去年,干脆直接崩了。
4月17日晚间,品渥食品(300892.SZ)披露2023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11.23亿元,同比下降27%,归母净利润亏损7337.08万元,同比下降754.87%,为上市以来首次亏损。
去年,公司旗下乳品、啤酒、粮油、谷物及综合食品系列收入全线下降,分别同比下降25.86%、34.09%、24.87%、46.52%和14.99%。同期,各业务毛利率分别较上年减少7.71、7.27、12.39、12.84和9.68个百分点。
公司不赚钱,经销商们的日子也不好过,纷纷离品渥而去。当年,公司经销商减少135家,年底仅余495家。
2023年,公司经营上为数不多的亮点,是线上自营渠道订单均价提升了23.54%至66.49元,但是,订单数、客户数量明显下行。
核心萎缩
品渥食品不生产商品,只是进口商品的搬运工。只不过,是将国外的相关产品打上自己的品牌,拿到国内来销售。
2012年,品渥创立牛奶品牌德亚,次年推出啤酒品牌瓦伦丁。后来,陆续上线谷物品牌亨利、橄榄油品牌品利等。
目前,能撑起公司大梁的,还只有德亚和瓦伦丁。
品渥能将牛奶和啤酒两个品类做出一定规模,既有公司自己的努力,更是特殊时期的结果。
如今,这两个品类,正在面临国内品牌和产业的猛烈冲击,德亚和瓦伦丁的经营状况不容乐观。
2023年,德亚、瓦伦丁收入分别为8.91亿元和1.31亿元,同比下降25.87%和33.84%。这也是过去两年,公司两大核心业务不断萎缩的延续。
在牛奶和啤酒两大产品之外,公司培育出的亨利及其他品牌,经营状况更不忍直视。收入由2021年1048.30万元,骤降至去年的12.65万元。
现在看来,牛奶和啤酒难以养活品渥,其他更是无法指望。
贴牌生意
1997年,福州人王牧在上海创立公司前身魁春实业,专门将国外牛奶、啤酒等产品进口到国内销售。
那时,进口食品备受国内消费者青睐和推崇,俨然一个蓝海市场。从此,公司如鱼得水,迅速完成了原始积累。
在这之后,王牧的路子变了,一手卖国外产品,一手培育自有品牌。委托德国企业贴牌生产的德亚牛奶,就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崭露头角的。
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9年,国内液态奶进口规模由19.48万吨增至92.43万吨,2021年更是达到129.6万吨。
抓住国产牛奶发展低谷期,德亚以进口牛奶的身份,吃到了一大波红利。
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德亚品牌收入6.08亿元、7.85亿元和9.67亿元,占公司主营收入的50.05%、62.80%和70.15%。
因此,德亚品牌连续多年保持“进口牛奶”市场份额第一。2022年,市场占有率高达21%。
随着国内乳制品品质提升和强监管,消费者快速回归。另一方面,国内大型乳企、啤酒企业全方位竞争,对品渥两大拳头产品形成挤压之势,公司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
公司看到了自身短板,业务触角开始伸向上游。
2021年,公司通过子公司品渥新加坡收购Hochwald Foods GmbH旗下公司Pinlive-Hochwald50%股权,为公司生产超高温灭菌牛奶。
同时,公司将目光聚焦到奶酪产品上。2023年,公司斥资1亿元的上海奶酪工厂完成建设,首批德亚小圆原制奶酪产品在年底投产,并成功上市。奶酪能再造一个品渥吗?那得看伊利、蒙牛两大巨头答不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