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证书 手工绘写、风格多变
杨振宁于1957获得的诺贝尔物理奖证书。(取自诺贝尔奖官网)
屠呦呦于2015年获得的诺贝尔医学奖证书。(取自诺贝尔官网)
作为全球瞩目的奖项,诺贝尔奖的证书并非制式规格,而是为每位获奖者量身打造独一无二的证书,尤其在艺术家加入设计后,往往以艺术的、隐喻的方式展示着获奖者的研究成果。
诺奖的证书在每年12月10日的诺贝尔晚宴上,由瑞典国王亲手交给领奖人,证书放在皮革制的封皮里,依不同的奖项又有颜色之分,如物理奖是蓝封皮,化学和医学是红封皮,经济学奖是棕色封皮。所有的证书均是手工绘、写而成,早期一般是用花,鸟、瓶子等图腾作为装饰,后来开始有艺术家专门为获奖者绘制主题图画。
近年诺奖证书的艺术风格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版画、装饰画、油画,还有抽象画、普普艺术风设计等。以华人首位诺奖得主杨振宁的证书为例,他于1957年因「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物理学奖,由于理论与粒子的衰变有关,因此证书上的画作也以抽象风格的粒子、镜面构成;2012年文学奖得主莫言获「将民间故事、历史与现实融合起来」的评价,作品大量表现中国大陆的农村,其证书即以乡野为主题。
相较之下,证书的绘图恐怕还是以文学奖较容易传达主旨,如大陆第一个获诺贝尔医学奖的得主屠呦呦的证书,就只由书法艺术家写字,搭配上诺贝尔的头像。另外,不同的奖项,证书也由不同的单位准备,如化学、物理和经济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负责,皇家卡洛琳学院诺贝尔委员会负责医学奖,瑞典文学院负责文学奖等,各自找艺术家为获奖者的证书进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