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亚历塞维奇 书写时代苦难与勇气

▲诺贝尔文学得主,俄罗斯作家亚历塞维奇。(图/翻摄自网路

国际中心综合报导

瑞典学院(Swedish Academy)8日晚间7时宣布,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由白俄罗斯女作家亚历塞维奇(Svetlana Alexievich)摘下,曾担任记者的她擅长报导纪实书写题材与俄罗斯历史事件相关,包含二次大战、车诺比事件,代表作品《车诺比的悲鸣》充满人道关怀,反思历史悲剧

亚历塞维奇是白俄罗斯的女记者及散文作家,1948年出生、现年67岁,拥有一半乌克兰血统大学毕业于明斯克大学新闻系,曾在数个地方报纸任职,后在明斯克担任文学杂志特派员

亚历塞维奇擅长用跟当事人访谈的方式写作纪实文学,记录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车诺比事故等历史重大事件,她站在人道关怀的角度思考历史事件与灾难。瑞典学院表示,她的作品是「我们时代苦难与勇气的一座纪念碑」。

台湾目前仅由馥林文化出版《车诺比的悲鸣》一书(Voices From Chernobyl),亚历塞维奇在车诺比灾变25年后,以访谈受害人的叙事文学方式,将上百位核灾受难者口述独白呈现,巨细靡遗的写实描绘,使这场悲剧读起来像世界末日的童话人们坦白地述说着痛苦,细腻的独白让人身历其境却又难以承受。

▲亚历塞维奇得到诺贝尔奖,一吐被白俄罗斯政府长期打压的怨气。(图/翻摄自YouTube)

她的作品曾多次得奖,其中包括瑞典笔会为了表扬作者的勇气与尊严所颁发的奖项。她的著作《The Boys of Zinc》解构了关于阿富汗战争的迷思,在经济改革后不再被视为禁书,该书遭到军方共产党的抨击,1992年,亚历塞维奇在政治法庭接受审判,后因国际人权观察组织的抗议而中止。

亚历塞维奇因著作独立敢言、涉及敏感争议,在家乡白俄罗斯受到严重政治打压,作品从未正式出版。2000年开始,她辗转在法国德国等地流浪,2011年终于回到祖国,但仍被严格控管,这次夺下诺贝尔文学奖总算一吐怨气。

诺贝尔文学奖的奖金为800万克朗约合台币3200万元),对于得到这笔奖金,亚历塞维奇说这能让她得到自由,撰写更多书籍颁奖仪式将于12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