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歌唱大赛飘政治味 2020年鹿特丹竞唱

根据中央社报导,每年一度的欧洲歌唱大赛吸引约2亿人观看,是欧洲一大盛事,2020年将由荷兰鹿特丹主办。不过,这项赛事近年围绕文化政治议题,甚至成为国家之间角力场域

欧洲歌唱大赛(Eurovision Song Contest)是横跨欧洲及远至澳洲共约40国的大型赛事,每年5月赛事期间吸引大约2亿人次观看,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歌唱类比赛

今年总决赛由25岁的荷兰歌手劳伦斯(Duncan Laurence)抱走冠军,在「谁赢谁办」规则下,荷兰自动成为2020年比赛东道国。在成千上万观众涌入再加上城市宣传利基,吸引众多城市争取主办权,最后2个决选城市由鹿特丹(Rotterdam)对上马斯垂克(Maastricht)。

主办单位欧洲广播联盟在8月30日公布,综合考虑场地技术资金因素下选择由鹿特丹成为主办城市,击败了「欧洲联盟条约签署地马斯垂克。

欧洲歌唱大赛话题性高,由于参与国家众多,近年因比赛围绕文化及政治议题,曝光度更高。过去土耳其曾因参赛歌手中有同性恋及跨性别者,例如奥地利大胡子变装歌后伍斯特(Conchita Wurst),因而抵制欧洲歌唱大赛。

乌克兰歌手MARUV也发生原代表国家征战,却因为乌克兰国家公共广播公司要求参赛歌手不能在俄罗斯演出,歌手卷入俄乌争议后失去参赛资格,比赛形成另类制裁工具

今年比赛在以色列举行,美国流行乐天玛丹娜应邀表演时,其舞者身穿背部缀有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旗帜服装现身,在两国长年冲突下,表演沾染政治也引发争议。

另一方面,由于歌唱大赛评分包括评审及观众投票,但在观众不能投给本国选手规则下,可能出现友好国家互投现象。像英国近年名次表现不佳,就有人怪罪可能是因为英国启动脱欧,导致欧盟国家民众好感降低,也让这项歌唱大赛更添浓浓政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