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玩乐中学习包容与尊重
工作坊借由简易的材料,建构出孩子们心目中的游戏场样貌。(图/台北市公园路灯工程管理处)
台北市政府自2016年起推动「Play for All」政策,设计了可包容各种需求的「共融式游戏场」,推行5年来已完成62处,未来也将开放更多处,让所有人在游戏场内都能自在地玩乐,且在游戏中理解彼此的需求。
从游戏中理解多元差异
「游戏场」是儿童从游戏中自由探索、创造并建立人际互动的重要场域,在玩乐的过程中相互学习模仿、发展各种感官与认知能力。
台北市社会局身心障碍者福利科股长何嵩婷表示,「这个社会里人本来就是多元的。」设立共融式游戏场的初衷,即是不分宗教、肤色、性别、年龄等生理、心理条件,不论是不是身心障碍者,都可以在此空间里无忧无虑地游戏。
舞蝶共融游戏场以毛毛虫意象做发想,设计了8 种不同玩法的造型游戏墙。(摄影/林冠良)
大家一起设计的游戏场
正因为共融式游戏场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让所有人都能一起游戏,所以在规画期间,社会局举办多场说明会及工作坊,搜集多方意见,落实公民参与的实际行动。
在游戏场选址前,社会局会和当地居民密切沟通,了解交通便利性、附近医疗设施等场地周边条件;设计规画时也会鼓励民众提供意见跟想法,并邀集专家、学者协助确认共融式游戏场的空间配置、游戏动线、游具的可玩性及安全性以及告示牌设置等;建设完成时则邀请不同族群的使用者,包含儿童、家长、身障者、照顾者、居民等,进行实际体验与反馈;开放使用后也会搜集使用者回馈,持续进行滚动式的微调。
「与其自己关起门来想,不如集思广益大家来创作。」何嵩婷说。公民参与的好处,是多一个人参与就能多一种想法,当大家都关注这个议题,并提供创意思考时,等于同时有许多人一起脑力激荡,所得到的回馈超乎预期。
可供多人一起玩的鸟巢型秋千,让所有人可以开心享受玩的乐趣。(摄影/林冠良)
不一样也可以放心玩
以2018 年启用的「舞蝶共融游戏场」为例,除了全程让公民参与设计规画,也举办2 期4 场的工作坊,让民众提出想法并了解共融的精神。例如身障孩子的家长依照生活经验,提出游戏板可做双面设计,并预留方便轮椅进出的空间、增加扶手等,以更贴近轮椅使用者的需求,使游戏场更加友善,达到共融的精神。
设计团队表示,因为舞蝶共融游戏场邻近花博舞蝶馆,就以毛毛虫及蝴蝶为主题发想,在设施、铺面、遮阳上藏了许多毛毛虫及蝴蝶的意象,让进入游戏场的大小朋友们去发掘。
而在游戏场的设计上,舞蝶共融游戏场拥有当时独步全台的设计,例如提供轮椅使用者游玩的秋千、可多人同时使用的鸟巢型秋千等;另外,考量到自闭症孩童也适时需要隐蔽的空间,因此在毛毛虫座椅区设立了小木屋,让他们可以暂时躲藏并且休息,也能提高孩子到游戏场游玩的意愿。
何嵩婷表示,共融式游戏场内的游具不需要遵循传统,「不一样」也可以很好玩,逐渐成为家长带孩子出门放电的绝佳去处。未来除了滚动式优化游戏场内的游具及相关设备,也会持续倡导尊重多元差异的共同游戏,并往全龄使用的游戏场发展,让家长与小孩都能理解「虽然我们不一样,但可以玩得一样开心」,迈向「Play for All, All for Fun」的理想。
本文作者:刘懿慧
(本文摘自《台北画刊4月号639期》)
《台北画刊4月号6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