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政坛密集访中为何而来? 陆专家精辟解析

大陆专家分析欧洲领导人密集访中为何而来。(新华社)

观察者网7日报导,欧洲政坛正掀起一阵「访中热潮」。去年11月以来,德国总理萧兹、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西班牙首相桑杰士先后开启「中国行」。这两天,法国总统马克宏和欧盟执委会主席范德赖恩也连袂访中。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深度解读。欧洲领导人为何而来?有何主要任务行程?未来中欧关系和中法关系如何发展?在俄乌冲突延宕升级之际,对冲突解决有何推动作用?

冯仲平说,马克宏访中喊上范德赖恩,「这体现出马克宏在外交上的灵活性。」「一方面是想擡高法国的地位,体现法国在欧盟内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是想让中国看到欧洲国家之间、欧盟委员会及各成员国之间的团结合作。」至于两人访华目的,侧重点不同,两人在经贸和俄乌问题上想法相同。「都想促进中欧╱中法的经贸合作,都希望推动中国在俄乌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王义桅表示:「他们反复强调『同行不同访』,说明他们有不同的日程安排。」法国政府现在正处于「内忧外患」当中,马克宏和范德赖恩同行,是想拉欧盟给自己「垫背」,「好处自己拿,坏处欧盟机构兜底」。「毫无疑问,法国想要抓住中国的机遇,同时也对美国失望。近期,在中国的斡旋下,伊朗和沙乌地和解,这也让世界感觉到中国的影响力不断增大。」

在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一周年之际,中国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法方很看重这个立场文件,」崔洪建说,这不是通常意义所说的和平方案,而是一个共同方向。中方把国际社会几乎所有的重大关切都涵盖进去,然后拿出来共同讨论,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和各方对接。

「这些都是法方和欧方的重大关切。」崔洪建说:「法方认为中方释放出积极意愿:有意愿去帮助事态往缓和的方向走,而并非是他们之前所以为的那样置身事外。同时,法方也看到了中方想要通过拿出自己的基本主张来凝聚各方共识,和各方意愿对接的现实。」「这让法方和欧方意识到,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和中方对话甚至合作是有空间的,也是现在促成三方会晤的原因。」

崔洪建认为,马克宏此行也希望可以摆脱美国在乌克兰危机上对于欧洲的控制和主导,他也想找到一种方式让欧洲的外交发挥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中法、中欧间其实是在寻求中国方式和欧洲方式的对接和合作,这是有合作空间的。」

冯仲平说,「中国正处于一个有利地位,我们和俄乌两国都保持接触,并且一直在促谈,希望推动事件政治解决。更重要的是,中国不是当事方。法国等欧洲国家尽管想要在外交上发挥作用,但是他们已经卷入太深了。」

崔洪建说:「现在和中国具有同等影响力的大国,可能没有一方拥有这样的条件。」中国在对待乌克兰危机问题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人道主义援助方面,中国非常积极,和各方讨论如何减少危机的溢出效应。但是在实质性卷入问题上,包括提供武器、实施制裁等,中国坚持自己的原则。这使得俄乌冲突在转向政治解决方向时,中方最有发言权。」崔洪建特别强调中方的影响力。他说:「中国既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是有核国家,在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上、在反对核战争问题上,中国都有优先的发言权。」

「如今,欧盟内部对对华政策的分歧较大,一些亲美派呼吁和中国『脱钩』,还有一些人认识到中欧间有巨大的共同利益,且不认为中国对欧洲构成所谓挑战或威胁,希望维系合作。」崔洪建说,作为欧盟的负责人,范德赖恩只能在两者间找平衡,所以她说「拒不『脱钩』,但是也要降低风险」。

崔洪建认为,这里的「风险」具有两层含义:第一是客观上各国都要共同应对的风险,比如逆全球化风险、地缘政治冲突带来的供应链、产业链的风险、一些国家搞单边主义带来的风险等等。

第二是主观上臆测出的风险。这类风险大多针对中国,其假设前提就是大国都会搞武器化,比如美国前总统川普在任时对欧洲搞的贸易工具化,他们认为俄罗斯总统普丁搞能源武器化,把能源当作武器收拾欧洲,因此想当然地认为中国日后也很有可能把市场武器化,限制出口等。这些很多都是主观上的臆测和联想,没有多少现实依据。

因此,崔洪建说:「在去风险问题上,中国要和欧盟说清楚:首先,双方都面临相似的风险挑战,更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其次,批判其主观臆测和联想出来的风险,不能说美国那么做了,或者说欧盟认为俄罗斯那么做了,中国就一定会那么做。相反,中国恰恰是在推进制度型开放和高水准合作。」

他认为,「今年中欧关系会进入一个高潮,双方相向而行的意愿很强烈。」对于欧洲来说,经济复苏和地缘政治危机是当前面临的两个主要挑战,而这两个挑战又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欧洲认为美国靠不住,而中国经济的复苏会带来利益,因此他们需要借助中国,希望加强同中国的经贸合作。其次,他们要借重中国,在帮助缓和乌克兰局势、找到更多政治解决的出路方面,和中国的合作不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