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大陆经济政策 由外而内的转向

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扩大国内需求」列为明年经济首要工作。图/中新社

在新冠疫情升温下,大陆国务院12月中旬突然公布了所谓《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简称《纲要》),隔一日,中共二十大后的第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亦在各界关注下依往例召开。值得注意的是,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扩大国内需求」列为明年经济首要工作;《纲要》则从11个方面提出38条的「扩内需」战略。可以说,这一方面象征中共经济战略转向的再确定;另一方面,则代表大陆乃至全球产经情势,将呈现与过去40年截然不同的面貌。内需将成为大陆经济增长动力主要来源

自2020年5月中共提出「内循环」概念后,就不断强调扩大内需的重要。虽然「内循环」被修正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双循环」,但注重大陆市场,借此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并在保持对外开放同时,降低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已然为中共未来推动经济发展策略的主轴。

中共过去多次强调「扩内需」,但由于国际环境有利出口,因而经济增长仍偏重外贸。然而,随着国际情势的变化,中共已意识到,以出口为经济增长主要动能的结构,未来不但将难以为继,且将更多受到欧美终端市场制约。因此,基于「安全发展」思维,中共再次确立了经济战略的转向,以「操之在己」的内需市场,作为未来经济增长动力的主要来源。

也就是说,由于近年来各国推动再工业化策略,全球产业链面临重组及短链化,使得中共认知到大陆世界工厂角色将弱化,因此希望透过扩大内需,重塑大陆经济发展格局。而为了落实这个战略,中共提出了全面促进消费、优化投资结构、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高供给品质、健全现代市场和流通体系、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共同富裕、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等八个方面的政策,以期打造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投资再生产的扩大内需全链条;进而促成完整内需体系、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以及畅通国内经济回圈。

扩内需战略的关键:

提升消费与扩大投资

扩大内需内容包含消费和投资两大部分。中共强调,十八大以来内需对大陆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不但最终消费支出连续11年占GDP比重50%以上,住行消费等传统消费也显著增长,例如汽车新车销量连续13年全球第一;且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例如2021年实体商品网路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比为24.5%,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为44.2%。因此,未来政策重点在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人均所得,以增加民众消费能力、消费意愿;且生产、开发,同时对外开放引进高品质的产品,同时建构更有保障的消费环境,以增加民众消费选择。

与此同时,中共亦指出,由于大陆人均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只有已开发国家的20%至30%,包括传统基建、新基建的投资需求都还很大,且为了产业升级,仍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民生领域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亦即大陆投资需求潜力仍然巨大。因此,未来政策重点在拓展投资空间、优化供给结构,以促成高品质发展;同时,借由政府投资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中共经济战略转向的影响

归纳来看,中共经济战略的转向,将造成三大影响:首先,产业结构将调整。2021年大陆服务业占GDP比重分别为53.3%,和美、英、法等先进国家服务业占GDP比重基本超过70%以上相较,显然还有一段差距,因此,扩内需战略必然强化服务业的建设,将造成产业结构的调整。

其次,产业价值链可提升。改革开放以来,大陆产业主要以「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代工为主。但这样的发展模式不但受制全球价值链治理结构,亦过度依赖全球价值链上下游的核心技术、行业标准、品牌、销售通路,以致大陆产业受到全球价值链治理结构制约。

经济战略转向后,中共能透过市场诱因,引进高技术、高附加价值产业进驻,以促成产业价值链的提升。

最后,产业话语权将强化。如果大陆能成为全球终端产品的最终生产与消费地的「强大市场」,则中共不但能重新建构自主可控的全球价值链;甚至将有助其推动「中国智造」乃至「中国标准」。换言之,即能逐步掌握全球价值链话语权。

总的来说,中共希望透过经济战略的转向,促成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价值链的提升,以及全球产业链话语权的掌握。虽然大陆经济战略转向仍有许多难题要克服,但如果扩内需战略能逐步落实,大陆不但将真正转型为「世界市场」,且中共也将建构有别西方、「有中国特色」的自主产业价值链。届时,中共强调的中国式现代化不但将往前跨进一大步,全球产业的型态与样貌也将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