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要暖心 考验地方软实力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东林镇一家纺织企业员工通过手机视讯家乡亲人分享企业的迎新春活动。(新华社

眼见年关将近,为防止新冠疫情延烧,大陆官方倡议「就地过年」后,各地政府无不祭出各类津贴利多政策,以便留住庞大的移工族群。只是如何让移工族群真正感受到「此心安处是吾乡」,光靠单纯的发红包恐怕不容易,更多人性化「暖心」配套措施才更有诱因;「就地过年」考验的不单是城市经济实力,更在比拚地方政府治理软实力。

北方各省疫情死灰复燃,连带让大陆各地「心慌慌」;农历春节假期转眼又将来到,面对各地大量移工族群返乡人潮,可能成为疫情扩散温床,也逼得大陆官方不得不出手,破天荒地抛出「就地过年」作法

不讳言,从此前防疫经验来看,减少人员流动确实是阻断病毒传播的有效作法,但一年一度春节对长年在外工作的移工族群而言,团圆意义非同小可,「走或留」显然成为最艰难抉择。也正因如此,「就地过年」如何兼顾防疫与团圆天平,是各地政府所迫切要面对的严肃考题

换言之,「就地过年」不能只流于形式,否则该政策成效可能就得大打折扣。当然,诸如大陆各地政府端出送红包、发津贴与减房租等「利多」政策,在「留人过年」上虽仍有一定效果,但距离真正打动移工族心坎目标,可能还有一段距离

举例来说,大陆上百万的移工族群中,有一部分属于生活较困难的农民工,或许对于发红包政策会相当有感,但对更多在外地从事高端行业民众而言,却很难因此埋单。更不用说,各地过年风俗习惯不同,也可能引发不同的社会问题

更进一步来说,在发红包之余,如何解决留在当地移工族群与远在家乡的亲人联系问题就至关重要;另外,各地政府能否针对辖内的移工族群背景通盘掌握提前布局,如大多来自哪省、饮食习惯宗教信仰,甚至是工作闲暇娱乐项目,并依据各地移工族的特性端出更多「暖心」政策,或许才是决定「就地过年」政策成败的重中之重。

「留人更要留心」。「就地过年」不能只是依样画葫芦地祭出红包政策而已,经济诱因一方面确实重要,但怎么样更细致思考,从人性角度出发来让「留人」政策更加完善,有赖各地方政府发挥智慧,考验更多的是治理软实力,也间接看出每个城市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