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濒绝槲栎 竹县征求机关学校复育

槲栎果实像戴着帽子的壳斗,是卡通影片花粟鼠爱吃的食物。(新竹县府提供/邱立雅竹县传真)

新竹县政府与嘉义大学积极维护保育槲栎,妇幼馆复育的槲栎最高的已有3公尺高。(新竹县府提供/邱立雅竹县传真)

过去有学者在新竹县新丰乡发现在台湾匿迹80年、罕见低海拔的槲栎群落,10余年来新竹县政府与嘉义大学积极维护保育,但原生族群依旧呈现衰退的困境,为留住濒危的植物,农业处征求机关、学校加入复育行列,让槲栎群落在新竹县的原生地减低打扰,也让观赏、园艺造景皆宜的槲栎更普及。

槲栎是温带森林重要的壳斗科落叶树种,喜欢冷凉的气候,在亚热带、新丰乡靠海边海拔不高的丘陵地上发现有槲栎生存,非常奇特与珍稀。农业处表示,2002年静宜大学教授杨国祯发现槲栎时,估算约有100多株,但是因植群竞争、病害、台风等危害等因子,已濒临消失状态。

深感槲栎保护、复育的急迫性,新竹县政府委托嘉义大学森林系教授廖宇赓及赵伟村,展开槲栎原生族群保育调查工作,繁殖培育幼苗以续存基因组成,后期则持续性采种以培育实生苗。经统计,2013年初,原族群曾有144棵存活纪录,但到了去年又仅剩下75株。

鉴于新丰槲栎原生族群有灭绝风险及种子盗采危机,嘉大团队分别于新竹县凤冈国小、山崎国小及竹北妇幼馆等地于域外栽植槲栎,方便民众观赏及教育宣导,同时降低原栖地被盗采的风险。

农业处欢迎各机关、学校加入槲栎保育的行列,意者可联系县府农业处森保科,电话5518101转2921,经专人评估基地若适宜种植,将免费提供苗木并提供栽植技术咨询。

农业处指出,台湾最早纪录槲栎出现的资料是由日本学者岛田弥市在1924年于新竹红毛采集到标本,后来的80余年间,无人再见到此树种,甚至被认为已消失。直到2002年,静宜大学教授杨国祯在新丰乡坑子口靶场管制区内再度发现后,槲栎才又在植物学与生态学的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