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看两岸》和平之旅:穿越时空的感悟
前总统马英九(中)率领参访团一行,1日下午首站前往大疆创新公司位于深圳的全球总部参访。(资料照/蓝孝威摄)
在二月底结束了大九五期后,我惊喜地迎来了马总统的和平之旅。受邀随团出访见证历史,这对我来说是人生中格外珍贵的一次经历。感谢马英九基金会的肯定与邀请,让我有机会参与这场特别的旅程。
从台湾飞越824公里抵达目的地后,我们受到隆重的接待,随即马不停蹄地展开11天的旅程。
在深圳这个兼具经济特区身份的一线城市中,我们参观了大疆、腾讯和比亚迪,每个企业都让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大疆展示的无人机技术让我眼界大开,从小型生活纪录到大型电影拍摄、救灾及民生服务,无所不能。尤其是他们的三轴稳定器,作为政治幕僚时曾频繁使用,于我而言有革命情感。腾讯作为最大的网络社交公司,旗下推出的微信软体更是家喻户晓,将科技与民生结合得淋漓尽致。至于比亚迪,基于男孩对机械和汽车的特有,参观历程让我非常兴奋。我们都看到,能源汽车已成为现今的趋势,对电池寿命和使用方面的关注,也令人叹为观止。
行驶港珠澳大桥上,看到不同车牌和「香港」字样,从未去过香港的我充满好奇。跨海桥连接珠海、澳门和香港,重要性不言而喻,建成后促进区域经济及珠江三角洲共同生活圈,实现了各地间的经济联系。除提供交通便捷外,桥梁亦注重保护海域生态。同时彰显对自然的尊重,成为兼顾发展与生态的重要基础建设。
在广州参观孙中山故居、黄埔军校,以及缅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是对中华民国革命历史的一次深刻体验。走过这些历史遗迹,看见黄埔军校外白墙的那句话,为「革命尚未成功」所震撼。这句话不仅是一种精神鼓舞,更是对当代青年的激励和召唤。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牺牲的烈士平均年龄约29岁。回顾历史,我深知革命的艰辛与付出,没有先烈的奋斗与牺牲,就没有今日的我们。而刚过去的329青年节更让我有所感触,牢记国父的教诲,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在中山大学的交流中,我认识了许多同学,令我惊讶的是,许多人都是来自台湾的老乡,聊天时发现许多共同点,特别有共鸣。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个学伴在我到陕西之后,还持续跟我讨论陕西美食「肉夹馍」,也相互分享照片,非常有趣。
在陕西,我们祭祀了黄帝,参观了兵马俑,并造访法门寺及大雁塔。首次参与祭黄帝的体验让我参与慎终追远,追念前贤间感慨于炎黄子孙的身份与历史使命。而见到兵马俑更是让我心潮澎湃,从以前的课本和模型到现在亲眼目睹,震撼与兴奋难以言喻。在参访法门寺与大雁塔时,我对佛教的薰陶格外有感触。在普台高中就读的三年中,师父常常向我们讲解佛法,这次的造访让过去的记忆重新浮现,我感受到岁月的流逝和灵性的滋养。在陕西的日子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品尝了一道美食叫做「ㄅㄧㄤˊㄅㄧㄤˊ面」。在参观法门寺期间,我们乘坐电瓶车时与解说员聊天,并学了一句当地方言「聊咋咧」,它的字面意思是「非常棒」或「好吃」,格外新鲜有趣。
说到陕西,不得不赞叹它作为一座历史古都的地位。在这次旅程中,我们前后参观了国家版本馆及陕西历史博物馆,也亲眼目睹了兵马俑和大雁塔等著名文物。其中一个特别的体验是我们造访了隆基绿能及农业示范区。坦白说,对于文科生来说,理解这些运作模式确实需要花一些时间,不过我对农业示范区的印象尤其深刻。当地的解说告诉我们利用温室技术栽种作物,这样可以有效地减轻天气因素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这种结合科技的农业模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使得农业更能永续发展。
在北京的旅程中,我们参观了故宫、行走在长城上,深思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过往,同时也造访了北京大学等地。虽然这已是我第二次访京,但除了故宫以外,其他地方都是我第一次参观。即使是第二次到故宫,我仍然感到震撼。故宫作为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之一,能够保存得如此完善,实在非常不容易。走在宫殿内部,仿佛置身于宫廷剧的场景之中,让我感到十分惊奇。说到长城,在前往长城的路上,透过车窗望出去,景色令人叹为观止。而站在长城上行走,却非想像中那般容易。长城的存在不仅是对中华历史的见证,更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承载着每个时期的历史与定位,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北京又被称为「双奥城」,分别于2008年和2022年举办了夏季奥运和冬季奥运。我们前后参观了冰丝带和鸟巢,近距离感受了溜冰场带来的丝滑和体育的激情。同时,我们还登上了鸟巢的屋顶,俯瞰北京的夜景,这一切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卢沟桥与抗日战争是历史课本中长期提及,也是经常被翻拍的题材。卢沟桥作为抗战的第一枪,承载了抵抗侵略的血泪,是重要的里程碑。经历八百多年,卢沟桥仍屹立不摇,展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对我来说,最震撼的是看到宛平城的弹坑和遗留下的砲弹,先烈遗留下满满的抗战字句深深烙印在心。
在参访北京大学的过程中,我达成了一个小小的成就,那就是公开发言回答了北大学生的问题。虽然有些紧张,但最终还是顺利完成。此外,特别的是「太极」竟是北大男学生的必修课,与我交流的同学也带着我体验一番。这次参访一共认识了八位同学,当中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居多,让我感觉自己好像老了。但在用餐时,我结识的五位同学,其中有一位和我一样正就读硕三,我们如遇知己般开心地握手,场景非常逗趣。在交流过程中,我们还聊到了最近很红的电影「周处除三害」,而他们对于丰米便当也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这种意外的共鸣和交流让我感到既愉快又充实。
这次旅程对我来说不仅是一次出访,更是一次学习。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卢沟桥时,一位老先生对我们说的一句话:「讲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历史不应该成为仇恨的根源,而是成为我们理解和包容的一部分。这次旅程中,许多历史场景跃然纸上,实际展现在眼前,心中不只激动与兴奋,更多的是感动,也同时加深了解中华文化历史的过去与反思。
青年、交流与认识是我认为这次参访的三大核心,以和平发展作为两岸关系的主旋律。透过青年交流,我们才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彼此,促进两岸间的理解和友谊。尽管两岸在政治观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也正是透过对话和理解,我们能够超越这些差异,寻找共同的价值和利益,求同存异间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青年交流被视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我们此次出访最大的意义。最后引用马总统在南京中山陵的题字「和平奋斗 振兴中华」期许两岸青年持续交流、和平共荣。(侯可辉 / 国立台北大学公共行政暨政策学系硕士生、大九学堂五期学员)
(本文来源:《奔腾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