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86名新生儿揪出听损 医:出生后72小时筛检「防影响语言」

▲国民健康署「听见世界的美好,黄金72小时筛检期」记者会。(图/记者洪巧蓝摄)

记者洪巧蓝/台北报导

国内提供全面新生儿听力筛检,每年约发现800名听力损失宝宝,若未及时发现与处理,将影响孩子的语言发展及社交互动能力。国健署提醒,新生儿应该在出生后黄金72小时进行筛检,而通过筛检者也仍要持续注意是否有迟发性听损,家长要多观察宝宝,若在3至6个月大时,是否对环境中的声音表现兴趣,若有异常情况应该尽快检查厘清。

听力损失相对其他疾病隐形,家长难以透过日常观察发现新生儿的听力问题。国民健康署副署长魏玺伦指出,我国自101年全面推动本国籍出生3个月内新生儿听力筛检服务,覆盖率维持在9成以上,统计112年新生儿听力筛检共13万4,082人,筛检率达98.9%,并且发现有786位听力损失儿童。

台湾儿科医学会理事彭纯芝表示,听力连带会影响其他发育,新生儿应该在出生后黄金72小时进行筛检,如果没有过关,一定要复检追踪厘清是否「过关」还是「确诊」,在3个月大前及早诊断,6个月大前接受听语疗育。

今年1岁8个月的乐乐,出生3天内接受新生儿听力筛检「未通过」,最后确诊听力损失。乐乐妈妈说,自己当下脑子一片空白,不断google找资料,眼泪还直流,还好乐乐在2个月大开始配戴合适辅具并配合医师安排定期疗育追踪,现在对外界的声音有良好反应。乐乐妈妈以自身经验对发现孩子听损的家长喊话「不要担心,这个世界会帮你」。

新生儿听力筛检通过并不代表孩子未来不会有听力问题,彭纯芝提醒,有部分孩子可能会因为迟发性听损或中耳炎、外伤、脑膜炎、感染等因素造成听力受损。因此,家长仍需多留意孩子听力状况,若至3岁、4岁甚至更晚才发现孩子有听力损失状况,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沟通、认知、阅读及社交,导致发展比同年龄的孩子较为落后。

国健署妇幼健康组简技林真夙表示,家长可以透过「儿童健康手册」中的「听力简易居家行为量表」,检视及观察孩子对声音的反应及语言表现,例如:宝宝在3至6个月大时,是否会对环境中的声音表现兴趣;7至12个月大时,喜欢玩会发出声音的玩具;1至2岁大时,可以说简单的单字(如:爸爸、妈妈)。

此外,如发现家中3至4岁孩子有语言落后、讲话不清楚或电视经常开很大声、常听不到家人叫唤等状况,应提高警觉并尽早带孩子就医检查,寻求耳鼻喉科医师检查是否有听力问题,避免错失学习语言的先机。

国健署表示,目前全国总共有259家医疗院所提供新生儿听力筛检服务,其中有64家提供新生儿听力确诊服务,透过及早的筛检和治疗,早期发现幼童的听力问题,予以适当的治疗和复健,才能让听力损失的宝宝在生命初期获得专业的听觉照护,保障每个孩子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