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整合潮 被遗忘的台湾
福建平潭港区海关人员在检查台湾水果。(新华社资料照片)
2018年3月9日,智利等11国签署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新华社)
从区域经济整合大格局来看,尽管美国总统川普上台以来掀起「保护主义」、「反自由主义」浪潮,例如退出TPP,重签「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改为「美国─墨西哥─加拿大贸易协定」(USMCA)加入许多反自贸条款甚至「毒药丸条款」(poison pill),但自由贸易仍为区域经济整合的大潮流,如果不能顺应这个潮流,台湾的经济当然会受到冲击,包括出口商品因不能免税而降低竞争力。
过去几年,国际多边自贸区已签署并运作的CPTPP,台湾未能加入。目前紧锣密鼓的RCEP,台湾也不是发起者,而这两者对新会员的加入均采「共识决」。RCEP主要成员有大陆,如果两岸关系不能和谐,加入机会渺茫。CPTPP虽无大陆,但成员敢出面力挺台湾者恐亦不多见。
终止ECFA 税率吞噬利润
纽西兰与新加坡是属于2个特例,仅在两岸签署服贸协议后,就与台湾完成双边协议,但自此之后,就再没有国家与台湾谈成贸易协议。换言之「先两岸,后国际」要比「先国际,后两岸」,容易达成。
也因此近期两岸ECFA备受讨论。包含是否有「10年大限」与可能冲击。对此认为两岸ECFA并无「10年大限」,虽说WTO谅解备忘录第24条规定,会员双方在签署「架构」协议后,应在「合理期限」完成FTA实质内容;补充说明中也将「合理期限」订为10年,但实际无硬性规定。例如大陆与澳洲FTA就谈了12年才完成。
而截至目前,大陆并未发出ECFA终止通知给台湾,台湾也无发出终止通知大陆,因此目前ECFA并无终止危机。
但ECFA若真的终止,对列入「早期收获清单」免关税的产品影响很大,特别是石化、机械、纺织等产业,这些产品原本关税税率从最低2%(丙烯)到最高35%(电熨斗)都有。一旦终止将恢复原税率被吞噬利润,将可能丧失大陆市场,甚至被迫得到大陆设厂或赴东南亚设厂再出口至大陆。
举例来说,就有朋友在台湾生产「其他印刷油墨」出口至大陆、每年规模约3亿元,如果因为没了ECFA恢复到原本税率的话,换算要多缴每年1980万元关税,竞争压力之大可以想见。
RCEP生效 台失竞争力
此外,加上若是RCEP生效后,台湾产品可能进一步在大陆市场丧失竞争力,并形成「投资移转效果」,造成台湾产业空洞化,近年众多台商到大陆设厂如台塑;烽联到越南设厂,都是受此效果影响。
甚至可以想像,台湾与南韩出口大陆的产品超过70%是一样的,如果南韩出口大陆产品能享零关税与通关便捷优惠,台湾出口却要面对高关税,台湾如何在大陆市场与南韩竞争?
因此,台湾当务之急不应只是想持续ECFA,更要把服贸生效及货贸完成,一方面符合WTO签署架构协议及自贸协议的惯例,另一方可放大格局,才能与他国协商经济合作协议,为参加CPTPP及RCEP做好准备,台湾才有机会走向世界,避免被边缘化。
善用两岸优惠政策
至于在核心竞争力上,政府应如何辅导台商重建全球产业链?若是资本密集、技术密集且长链产业,建议回台建立基地,只是政府方面需做好配套,包括水电、土地供应、技术教育培训人才。
如果是以欧美市场为主且关税税率较高者,应朝向供应链在地化、长链改为短链,并适当规画符合原产地规范,又或运用「中欧班列」缩减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
而劳力密集产业则包含思考布局东南亚、印度甚至非洲,同时政府应协助业者调查产业需求,集合主要供应链业者及金融业者,加上生活配套包括学校、医院等,以团队方式交涉谈判;同时可依产业类别对申请原产地证明者收一定比例成立基金,并对弱势受影响产业补助。
面对全球多变的经营环境,台商应该沈淀下来,好好静思未来发展方向,若维持原有营运模式,应考虑如何降低成本、分散风险;若有可能数位转型,发展新型产业,则需培养高科技人才,并要寻求咨询顾问,同时善用两岸各自推出的优惠政策,如此才有可能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中开创自己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