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破5百人热到送医!医示警:1族群在家要小心 有4小时少外出
▲医师提醒,天气炎热,若有头晕现象出现,应先至阴凉处散温,补充水分。(示意图/记者屠惠刚摄)
记者张乃文/台北报导
连日高温飙升,体感温度飙破40度。振兴医院急诊重症医学部代理部主任田知学提醒,目前急诊因为热衰竭就诊的患者,大多都是出现头晕、有点脱水的热衰竭现象,也以长者为多。她提醒,除了老人家要留意外,若有卧床、无法说话、表达不适的族群也一定要特别注意,假设家中没有开空调,导致热伤害。
卫福部统计,6月1日至25日热伤害就诊总计515人次。田知学说,急诊近日因为热伤害或热衰竭就诊的患者,大多会有头晕、脱水的情况,也以长者族群为多。她表示,会观察到个案嘴唇较干、脱水的症状。她提醒,若前一天睡眠不足,隔天若有早起聚会或健行活动建议先取消,且即便待在外面,也不要待在过热的天气底下太久。
田知学提到,若有出现头晕等症状,可先到阴凉处散温,多喝水,并用湿毛巾擦拭身体,若还是不舒服就要尽快到医院,否则严重可能会昏倒或中暑。她指出,除了室外高温,家里不够通风也会有风险,另外还有不会说话的卧床患者,有时候家属还是会帮忙盖被,但太热导致体温高,以为是感染送到医院,发现可能是热伤害。
田知学表示,若在夏天家中没有开空调,一定要留意不会说话、不会表达不适的族群。
国健署署长吴昭军提醒,高温湿热的环境下,水分若补充不足,加上人体的水分流失,可能会引起脱水或热伤害,提醒婴幼儿、长者、户外工作者及患有慢性疾病者等族群,穿着凉爽的衣服材质,待在通风处,每工作一段时间,适度休息,定时定量补充水分,切勿短时间内补充大量的冰水,并及时注意自身身体状况
国健署指出,预防热伤害口诀「凉、补、心」,凉是「保持凉爽」,穿着宽松、浅色衣服,并适时开窗通风搭配电风扇,促使室内空气流通,若需要开冷气,温度建议设定在26至27度,并可搭配电风扇,达到室内降温效果,出门可选择有冷气的公共场所,避免闷热的环境。
补是「补充水分」,国健署表示,水分占人体约70%,一般民众应定时定量喝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因为口渴时身体已经处于缺水状态;也避免瞬间大量补充水分或冰水,造成身体不适,且不以酒精及含糖饮料取代。另外,经医嘱须限制饮水量者,应遵循医师建议。
心为「随时留心」,留意中央气象署所发布的气象高温警讯,国健署表示,尽量避免于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出门,可选择再晚一点外出,建议行走于阴凉处及注意防晒措施,随时留意自己身体状况,如出现体温升高、皮肤干热变红、心跳加速,务必迅速设法保持凉爽降低体温、饮用加少许盐的冷开水或电解质饮料;若体温持续上升、呕吐或意识持续不清,需立即就医或请人协助拨打119,转送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