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战回归冷和 两岸下一步
(新华社)
北京冬季奥运召开前夕,全球目光聚焦俄罗斯是否入侵乌克兰,美方智库有关「俄侵乌、中侵台」的讨论不胫而走,川普任内的国安顾问欧布莱恩亦指出不排除大陆在冬奥后攻打台湾的可能。如果仔细观察新年伊始美、中、台三方的政治动作,很快就能感觉到,这些猜测无异于天方夜谭。
日前大陆召开的「2022年对台工作会议」内容和工作部署,基本在外界预料之中,「坚决粉碎台独分裂图谋,坚决遏制外部势力干涉,扎实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主动权,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是会议的核心内容,并未提及「推动统一进程」。换言之,尽管大陆对台促统方向清晰,但今年对台工作主线仍是求稳、谋和、促融、遏独与反外部干涉。
大陆对外宣示无意「急统」,但强调仍会保持对台独高压,应是向美方及台湾社会澄清其战略底线和考量。对美方,北京主要强调其军机绕台属于政治宣示,美方不应产生大陆主动「武统」的误判,避免升高在台海军事反制措施;对台湾,最近国台办发言人先后提到「反台独不反台湾」、「湾湾是萌萌的暱称」及向台湾用闽、客语拜年,也就是试图「讲透」大陆对台湾民众充满善意。
如果结合美方和蔡政府近期的反应来观察,表面上当然不会对北京的对台政治讯号回以好言好语,但实际行动上却画出一条明显的界线。先看美方接待副总统赖清德过境的规格,全程采视讯会面形式,基本在外界预期之中甚至略低一点,折射出美方不愿给赖「特权礼遇」的事实。同样,美方提前释出副总统贺锦丽没有在宏都拉斯会见赖清德的计划,即便两人即席互动,政治意义也被淡化了。
再看台湾,蔡总统高调纪念蒋经国时,将陆方称呼为「中共当局」、高举蒋经国「反共保台」旗帜,政治效应尚在发酵,未来2年内蔡总统是否如同当年李登辉之于国民党那样,进一步调整绿营两岸论述,仍有想像空间。
更具指标意义的是,立法院修宪委员会已将18岁公民权草案送至院会,原本民进党基层和各派系关心的「降低修宪门槛」等,在北京视为「给法理台独打开方便之门」的危险动作,均不再提出。所以,低敏感度的修宪也是蔡政府两岸「求稳」的动作之一。
以大陆外长王毅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最新通话为例,尽管王毅再次警告美方「停止在台湾问题上玩火打牌」,但这次通话的焦点是乌克兰情势,美中在台海的「护栏」基本建成。现在最关键的,还是在于两岸能否寻求相互谅解的契机。蒋经国「反共保台」至生命最后一刻,这是事实,但他坚定的中华民族认同及与北京保持秘密管道,也是他留给台湾最宝贵的政治遗产之一。
2016年起两岸从「冷和」到离「热战」一步之遥,现在又出现回归「冷和」迹象,前人的历史经验,后人必须鉴之。
(作者为智库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