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多久,看吃饭就知道?寿命长的人,吃饭一般有这5个特征

刘大哥今年52岁,最近一个多月总是感觉胃胀、没胃口,吃不下饭。

在这之前他一直身体不错,烟酒不忌、吃嘛嘛香,从来没去医院做过检查。

但这次症状持续的时间有点久,且越来越严重了,所以他抽了个时间去医院检查。没想到,在胃镜、腹部CT等一系列检查下,他被查出了胃癌伴随肝转移,也就是胃癌晚期。

这让他难以接受,怎么好好的就胃癌晚期了?

一、百岁老人都有一个共同点:肠道堪比年轻人

说到肠道功能异常,大家的第一反应肯定是会影响消化系统。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和肥胖、代谢紊乱、癌症、抑郁症等多种健康问题存在相关性,甚至还会影响人的预期寿命。

2023年4月,我国广西科学院大健康产业研究院王帅、罗伟飞等研究人员在《自然》子刊上发表了关于百岁长寿老人肠道微生物群中可能和长寿有关的特征的论文研究。

研究人员对1575名受试者的肠道微生物群数据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297位百岁老人。分别将受试者分为20~44岁、45~65岁、66~85岁、90~99岁以及100~117岁5组,用长寿老人的肠道菌群对比另外4组。

结果发现,受试者的肠道微生物组有4种不同的肠型,其中百岁老人有独特的肠型特征,是一种拟杆菌属和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属的组合。而在另外4组中,只有其中一个菌属没有组合。

百岁老人的肠道微生物有和年轻人相似的特征,这些可能有助于健康老龄化和长寿。且长寿老人的肠道微生物群表现出的菌属多样性、有益菌主导性,有助于抵消随着年龄增加而带来的疾病和衰老,让老年人更有机会获得长寿。

正常的肠道菌群环境可刺激免疫反应和物质代谢,让肠道内的生态一直处于稳定状态下。当肠道菌群失衡,会增加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这几种很常见。

1、肥胖

肠道菌群失衡会引起代谢紊乱、脂质积累等,增加肥胖的发生几率。

2、胃肠道疾病和癌症

多项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容易导致肠易激综合征、胃癌、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增加。

3、糖尿病

有研究发现相较于健康人,2型糖尿病的患者肠道菌群内一些菌群的丰富度会明显增加,其他菌群的丰富度则会明显降低。

4、肝病

肠道菌群和免疫系统、其他类型细胞会产生多种相互作用,一旦菌群失调容易引起肝脏脂肪变性、纤维化、炎症,增加多种肝脏疾病的发生率。

二、吃饭时有这5个特点的人,多半会长寿

肠道的健康关乎长寿,而饮食与肠道健康有着莫大的关联,如果你吃饭时有这几个特征,多半能吃出长寿。

1、适量进食

不暴饮暴食,懂得控制食量是对长寿非常重要的一个细节。长期过量摄入食物,会给胃肠道、肝脏以及肾脏都带来较大的负担,还容易导致身体肥胖。

日常吃饭建议保持在7~8分饱即可,两餐之间有饥饿感可适当吃点水果充饥。

2、饮食均衡

长寿之人饮食一般都讲究均衡和多样化,包括各种营养元素的物质,注重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碳水以及脂肪等元素的摄入。平时经常吃豆类、鱼类、瘦肉、蔬菜、水果、坚果、奶类等,平时不挑食,讲究营养搭配。

3、三餐定时

胃部是具有节律性的器官,规律的进食可让它们也保持规律性,提高消化效率。规律的进餐还能维持血糖稳定,避免让血糖波动过大。

总之,规律的进餐让身体的代谢处于稳定的状态,不容引发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类疾病。

4、细嚼慢咽

细嚼慢咽将食物充分咀嚼后咽下,可减轻胃肠道的负担。如果吃饭狼吞虎咽的话,肠道还没来得及分泌酶液食物就下来了,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等问题出现,时间长了还容易引起便秘、肥胖等问题发生。

5、饭后无不适

健康的人在吃饭后不会有腹胀、腹痛以及腹泻等问题,如若经常饭后有不适感,则要警惕是消化系统功能出现问题引起。某些严重疾病早期也可能会表现以上症状。

三、研究发现:这样吃饭,比同龄人多活6年

“吃”对于我们的健康而言非常重要,虽然每天都在做,但不见得每个人都做得对。近期有一项研究指出,通过简单改变饮食结构或可帮助延长寿命。

2024年7月,《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评估了中国、法国、德国、英国、美国、伊朗、挪威的饮食习惯,分析15种食物摄入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大部分国家的饮食习惯为谷物摄入量少、蔬菜/红肉摄入中至高等、水果适中、坚果/鱼类/坚果摄入量少、精致谷物/加工肉摄入较多。

在针对我国饮食结构的调查中,国人在40岁时开始改掉典型的中国饮食模式,转变成长寿优化饮食,男女性预期寿命分别会延长6.3/6.2年。如果从20岁开始调整的话,寿命则会增加6.5~7.1年。

而长寿饮食模式包括几个措施:

另外,研究还发现,无论处于什么年龄段的人、原先是什么饮食模式,只要从现在开始改编成上述的饮食模式,都能延长预期寿命。

肠道健康不仅会影响消化系统功能,还与多种疾病的发生以及预期寿命存在直接关系,日常一定要多关注肠道健康,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