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支付额 骤减3成

近一年来人民币国际支付占比变化

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20日公布最新报告显示,4月份人民币的国际支付占比,由3月的五年半高位2.49%大跌至1.95%,创下四个月来新低水准。人民币国际支付排名也下跌一位,降至全球第六名。

路透报导,SWIFT统计显示,4月人民币支付金额相比3月骤减30.49%,而同期全球支付价值总体仅下降了11.04%;若排除欧元区内的国际支付排名,人民币4月亦下降一位至第七位,占比为1.21%,低于3月的1.72%。

SWIFT资料显示,4月主要货币的支付价值排名中,美元、欧元和英镑分别以39.77%、36.32%和6%的占比居前三;日圆加币分别以3.45%和2.21%的占比排第四、第五位;港元、澳币分别以1.24%和1.22%的占比位列第七至第八位。

若扣除欧元区内的支付,美元、欧元、日圆和英镑仍稳居前四,占比分别为42.68%、36.83%、4.14%和3.89%。第五、第六分别是加币的2.84%和澳币的1.22%。

市场人士分析,人民币4月份支付金额与占比大幅下降,可能和当月人民币汇价飙升有关。4月时由于美元走跌,非美货币全线飙涨,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来说,4月大涨977个基点单月涨幅高达1.51%;人民币兑美元在岸价4月涨幅也达到1.38%。

撇除汇率波动因素,人民币国际化逾十年来,其在国际间的使用量仍低,在全球支付占比一直无法突破3%,对此摩根大通行政总裁戴蒙(Jamie Dimon)在4月初直言,在中国官方缺乏法治透明度环境下,人民币难以国际化。

中国内部也开始出现检讨声浪,认为中国人民银行应该降低干预外汇市场,让人民币汇价依市场供需浮动,才能提升人民币在全球市场的交易热度

第一财经报导,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近日在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研讨会上表示,人行现在基本退出外汇市场常态干预,但仍有调整空间。他建议,从汇率形成机制来说,中间价报价机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其次,要进一步扩大市场主体,丰富交易产品,增加市场的流动性;同时,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还要有其他的配套改革,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