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迈向“移动大国”,日本面临三堵高墙

来源:环球时报

日本JBpress网站7月31日文章,原题:为什么在日本不能像Uber那样实现“共享”?阻碍日本向“移动大国”进化的三堵墙 “未来已不再光明”“人口减少经济没法增长”“无法改变现状”……诸如此类的悲观论调在日本甚嚣尘上。日本今后要发展,价值循环是关键。牵引着日本经济发展的汽车产业面临着百年难遇的以“CASE”(互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电动化)为中心的大变革。消费者从看重“功能”到更看重“体验”,汽车的移动属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日本应当在老龄化和地方人口减少等社会问题背景下,通过改善出行服务,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世界乡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由1960年的66%下降到2022年的43%。由于公共交通相继崩溃,对日本部分地区的人而言,前往医院等地的道路等基础设施并不便捷。如果能解决这些问题,创建日本独特的出行方式,日本就能从以制造闻名的汽车大国转变为实现人人幸福的“移动大国”。但目前,日本仍有三堵高墙需要跨越。

第一堵墙就是日本人想当然的造车思维,即日本在造车时只重视车辆功能及规格,始终坚持“造车”本身,而忽视了终端用户的驾车体验。在以汽车产业为核心的日本制造行业,追求产品功能价值的思维模式根深蒂固,忽略了从用户的角度设计“体验价值”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结果,虽然汽车的行驶性能和功能很出色,但依旧无法解决部分地区用户体验和生活质量不断恶化的问题。据日本内阁府数据,广义的“弱势道路使用者”已经增加到全国人数的1/4。汽车公司应该摆脱重视汽车性能的思维,设计时注重用户体验,提高用户生活质量。

第二堵墙就是汽车公司讨厌跨界合作的“排外”行为。这里的“排外”特指行业之间的壁垒。在日本,由于各企业不愿共享数据,汽车行业难以实现与IT、餐饮、零售、医疗保健等不同行业的跨界合作。为了提高移动性带来的体验价值,汽车行业需要与多种生活服务业相结合。例如,北美的共享汽车巨头Uber和Lyft使用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提供与医院预约系统合作的配车服务。

第三堵墙就是专业人才不足,即缺乏移动设计的“指挥官”。为了设计出提高用户体验的汽车,车企需要能够推进跨界合作的人才。不少国家就业灵活,人们进入社会后也有很多跨行业、重新学习的机会,因此有很多复合型人才。但日本国内,虽然就业的流动性在上升,汽车行业人才流动性却较小。因此,日本需要培养出具备复合技能和经验的人才。(严格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