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价一直涨 牛肉涨最凶 发生什么事?

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10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6.2%,创下30年来新高,尤其牛肉受影响最大,涨幅达20.1%。(图/shutterstock)

肉,为何越来越贵?

这是所有台湾菜篮族近日最痛!对爱吃肉的美国人来说,更是痛。

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10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高达6.2%,创下30年来新高。肉类、禽肉、鱼和鸡蛋比去年(2020)同期贵11.9%,尤其牛肉受影响最大,涨幅达20.1%、猪肉涨幅14.1%。

《CNN》报导,泰森食品(Tyson Foods)、康尼格拉食品(ConAgra Foods)和卡夫亨氏(Kraft Heinz)等知名业者,近几周已通知零售客户,将在明年(2022)1月调涨一些冷冻和冷藏肉价格,包含旗下BallPark热狗堡、希尔夏农场(Hillshire Farm)香肠和午餐肉、State Fair玉米热狗、吉米狄恩(Jimmy Dean)冷冻早餐肉...等。

与牛排、小牛排、猪排等高档分切肉相比,这些肉品较便宜、涨幅也没那么夸张,但现在价格也已开始逐步上升。「所有包装肉品供应商,都加入了涨价派对,」一位地区经销商负责人说。

肉价一涨不可收拾,到底发生什么事?

疫情爆发,肉品供应链首当其冲

Revionics,是专为零售商提供定价优化的公司,其资深总经理帕维奇(Matt Pavich)告诉《今日秀》(TODAY),供应链中断、饲料成本上升、劳动力短缺等,导致动物性食品行业受到通膨严重打击。

《CNN》指出,新冠病毒在美国爆发时,肉品供应链是首先被打乱的行业之一。消费者恐慌之下,买了冷冻柜,并把市面上的肉品抢购一空,餐饮服务通路一夕间被迫关闭,制造商担心肉品供过于求,减少了产量。

此外,美国奥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农业经济专家皮尔(Derrell Peel)说:「在肉品加工厂上班不怎么光鲜亮丽。」这里的环境密闭、潮湿冰冷,员工长时间轮班工作,反而成为病毒温床。《Fox 8新闻》报导,屠宰、加工肉类的工作可称致命,美国众议院统计,已有逾5.9万名员工感染新冠病毒,有250名因此过世,厂房成为疫情重灾区、被迫关闭。

在此情况下,动物积压问题越来越严重,导致上百万只猪被安乐死,市场分析机构IHS Markit的经济学家斯佩克(Adam Speck)表示,这进一步抑制今年(2021)的猪肉供应,工厂虽已开放,但预计供应量仍比去年少约2%。

成本大增,巨头却大赚疫情财?

富国集团农业经济学家史温森(Michael Swanson)指出,从加工肉品的食品工人到运输的卡车司机,人力都不够,这是肉品业至今尚未完全复原的原因之一。同时,皮尔认为,这反应其他低薪工作同样面临的难题:越来越难吸引到稳定的劳动力,人员流动率高并会增加成本。

事实上,不只人力成本,其他环节成本也在涨。肥料价格增加,推高了玉米、大豆的栽培成本,代表牲畜饲料越来越贵。「这是一个昂贵的循环,」奥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农业经济学教授霍尔科姆(Rodney Holcomb)说。去年的此刻,玉米每蒲式耳(bushel)只需4美元,现在正逼近8美元,几乎翻倍。

财经网站《Quartz》报导,疫情前,美国西部受干旱影响,收成不佳、农民减少牲畜数量,牛肉本来就在涨价,却遇上新冠病毒冲击供应方与需求方,运费上涨,导致价格现在涨得又快又急。

不过,白宫把矛头指向的,却是掌握美国55%至85%猪肉、牛肉和禽肉市场的四大巨头,分别为泰森食品、JBS、National Beef Packing公司、嘉吉(Cargill)。白宫表示,肉品价格和市场高度集中有关,农业部和司法部正在调查,这些企业是否趁机大赚疫情财,挤压消费者、农民。

泰森第3季净利润达7.53亿美元(约新台币209亿),超出去年同期的5.26亿美元(约新台币146亿)。9月,拜登政府宣布将对这些大型肉品包装商,提高定价透明度。

供应链危机、成本大增、巨头垄断...与此同时,国际对肉品需求仍强劲。农业经济学家史温森预测,恐怕要到2023年玉米和大豆价格下跌,肉品价格才会跟着下降。

甚至,时间也可能更久,因为该行业的高薪资变成永久性,「基本上在美国,我们以工人为代价,享受着相当便宜的食物,这种情况可能要改变了,」皮尔说,「这是经济因COVID-19而发生的变化。他们不会再为此工作了。」

商业周刊177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