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涨价元凶? 进口牛肉商喊冤

行政院责成法务部召集各部会组成联合小组,针对餐饮业上中下游相关业者展开稽查,根据检查进货资料,发现进口牛肉、本土猪肉、本土鸡肉、食用油和加工火锅料等五类食材价格涨很大,尤其进口牛肉涨幅居冠,被指餐饮涨价元凶。

对此,业者喊冤,表示牛肉进口价格全面大涨,以牛小排为例,从疫情发生前每公斤价格约600元,到现在涨破1,000元,涨幅超过六成,已创下历史天价;另外像是Prime肋眼涨幅更高达76%。这波进口牛肉涨价纯粹是配合源头采购成本增加的成本转嫁。

国内三大牛肉进口商之一,旗下供应王品、晶华、干杯等知名餐饮店,以及全联、家乐福等量贩超市的裕贺牛观光工厂总经理洪旭庆5日表示,「现在牛肉产量不稳定,而且船期难掌握,进口商也是伤透脑筋。」

他分析,台湾有高达96%的牛肉需求仰赖进口,主要来源包括美国和纽澳,而牛肉养殖及屠宰属于高劳力密集行业,由于疫情的关系,导致工人不足,生产供给量受限。

碰上美国大量印钞,带动内需强劲,美国牛有高达六成至七成是供应美国内需,只有三成多是出口,现在因为美国内需很强,本地就可以卖到很好的价格,为了要抢货,进口商只好出更高的价格。另外海运运价数倍飙涨,加上船期不顺,同样也都垫高牛肉进口的成本。

他观察,圣诞节和元旦新年是美国牛肉需求的高峰,随着假期结束,包括肋眼、菲力等比较属于节庆用的牛肉价格有出现小回,但一些牛肉部位价格仍然继续上涨。他认为在疫情和船运等两大要素尚未解决之前,进口牛肉价格要大回并不容易。餐饮价格连环涨的情况恐怕还会维持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