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 改革分水岭

(图/本报系资料照)

为期4天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在15日召开。「三中」有其历史地位,习近平年代的2013年十八届三中,先出台《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1年后的今天,是到了改革走进「深水区」的分水岭时期。

外界对中共二十大后三中延宕年余多所议论,可能基于内部整治,也可能为做好周全准备。整体来看,如何让改革内化到体制,且能持续、创新,才是重点。这次主题订为《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显见「中国式现代化」是关键,「全面深化改革」则是针对十八届三中确定的改革方向进行检讨、打底、固桩,但「中国式现代化」却牵动习近平「两个百年」的规画。

大陆学界提到「中国式现代化」都将之作为经济「深化改革」的参照面,认为就是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其后再将习近平近年谈到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元素放上。实则,习近平念兹在兹的还是实现「两个百年」。

习近平在2017年十九大政治报告就提到,「两个百年」用两阶段来安排,一是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以15年时间跻身创新型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第二阶段到2050年前,把中国建成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相较经济面的「闯关」,「中国式现代化」更是国家发展的总战略。

相较2018年中共十九届三中全会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这次谈的是具体的经改。在明年「十五五规画」起步之际,三中延后召开,预料和习近平针对「新质生产力」、财税体制、金融及国企改革可能提出「重大举措」、较大地牵动各方利益有关。

本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能否落实,突破「深水区」障碍,将影响习近平的历史评价。2022年中共二十大确立习的第三届任期,习已成为中共继毛泽东、邓小平之后对中国发展最具影响力的领导人,如何让中国「破茧而出」,这次三中全会将是分水岭。

中共若能让经改步步到位,化解社会主义国家建构经济体制的困境,民主也能逐步到位,甚至凸显与西方「文明对抗」的体制优势,对两岸未尝不是坏事。大陆愈文明,体制愈健全,台湾安全保障才会多;一旦大陆乱,台湾也得不到任何好处。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