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家脚尾花多手转卖业者赚饱 议员质疑有欺骗消费者之嫌
▲台北市议员耿葳爆料,殡葬处举办告别式现场的花篮、花材有不少都是厂商回收再贩售的二手商品,直言未告知消费者恐有欺骗嫌疑。(图/资料照)
记者陈家祥/台北报导
台北市殡葬处每年举办上万场告别式,议员耿葳发现,其中使用不少花篮、花架等,都是经厂商回收后再贩售的二手商品,且回收再卖出后仍是以原价的上千元售出,获利相当惊人;她直言,这在殡葬业虽是公开的事,但未告知消费者,恐有欺骗嫌疑,建议应有标示区别。对此,殡葬处回应,将与消保官、商业处不定期稽查。
耿葳今(1日)在民政部门质询时,问及福报花回收再贩售议题。她指出,近5年殡葬处委外厂商处理后缴付的权利金,殡葬处平均一年都有近百万的权利金收入,但委外处理应该是殡葬处给付处理费给厂商,怎么是反而是厂商要缴权利金给殡葬处?
耿葳说,经调查后发现,原来这些告别式陈列的花篮经厂商回收后,如果是新鲜或是品项好的会先暂放冷藏库,丧家或亲友需要购买花篮时,礼仪公司再跟厂商购买,平均金额约250到500元不等,而这些回收花篮插上新的牌子转售,依然是原价从2000元至3000元不等。
耿葳直言,这种回收再贩售的「脚尾花」还美其名为称为「福报花」,且回收率是95%以上,这在殡葬业界是不能说的秘密。她表示,连她都不知道自己所购买为亲友致意的花篮大多是回收再贩售的二手商品。
对此,北市殡葬处表示,过去多次发函北市殡葬商业同业公会转知相关业者在殡葬仪式中,若基于环保而重复使用花卉应事先告知消费者,并提供不同价格供选择。
殡葬处说,为妥善处理礼堂使用后的花篮、花材和花架,并维持场地整洁,北市殡葬处每年会办理礼堂使用后的花材回收处理采购案,征求厂商负责清运工作。如厂商再利用回收花材,依契约规定须清楚标示回收日期和再制次数,俾让消费者明确了解花材来源。
殡葬处也将强化契约规范,要求得标厂商须定期报送再利用花材去向,并对无法再利用的花材,提出后续废弃物处理方式供机关核查。
依据《殡葬管理条例》第48条,殡葬服务业者应在营业处所明显位置展示相关证照、商品或服务项目及收费基准表,并备妥收费基准表供消费者参考;第49条第1项亦规定,殡葬服务业者须与消费者订立书面契约,并不得巧立名目增加费用。
殡葬处说,后续将召集公会及相关花卉协会,共同讨论如何完善价格资讯揭露,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同时也将与北市府法务局消保官、商业处合作,进行不定期稽查,以降低消费争议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