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村庄打造非遗文化街 闲置村舍重焕生机

图为王全胜木雕作品。 王全胜供图

作者 吴琼 赵娟

形象生动剪纸,飘逸洒脱的汉服,舒适有型的千层底,色彩浓郁的漆器……山西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村一座座闲置的旧村舍经过改造,“蜕变”为清新雅致的农家小院,成为非遗传承人、民俗艺人工作室展示区,吸引民众游览打卡。

31日,54岁的王全胜在工作室忙碌着,用手中刻刀,一笔一笔细细刻画着木雕作品。

2020年底,王全胜入驻非遗文化街。“平时我经常和其他非遗人交流大家集中在一起,交流学习很方便。”王全胜告诉记者,目前,他考虑进行工艺融合,将木雕清刀工艺和皮雕玉雕等工艺结合起来,做出更有创意的作品。

今年1月,刘家堡村非遗文化街正式对外开放,剪纸、傅山秘制卤肉等多项非遗项目入驻。 王月供图

刘家堡村是明代大臣王琼故里。近年来,该村把文化振兴、产业振兴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挖掘农耕文化、非遗民俗文化,打造“王琼故里·非遗文化街区”,探索乡村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今年1月,刘家堡村非遗文化街正式对外开放,剪纸、傅山秘制卤肉、穆府膏药等多项非遗项目入驻,以非遗技艺展示、制作体验、产品销售、休闲娱乐核心,保护、传承、发扬传统文化。

“将村里闲置的老院子统一进行翻新改造,打造非遗文化街和民宿,为入驻的非遗传承人免费提供农家小院。”刘家堡村党支部书记武平介绍,非遗文化进入农家院,既能传承传统文化,也带动村民参与进来,拉动就业,推动乡村振兴。

刘家堡村非遗文化街对外开放,剪纸、傅山秘制卤肉等多项非遗项目入驻。 王月供图

“入驻非遗文化街后,当地一些妇女跟我学习千层底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千层底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王月告诉记者,现在,她对刘家堡村20多名村民开展培训,带动就业,传承千层底手工技艺。

乔武平介绍,下一步,该村借非遗文化优势,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旅游,扩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