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小渔村打造「海味」装置艺术
新竹市政府近日透过农村再生总合计划,找来艺术团队进驻美山社区,打造「共生螺旋」装置艺术。(陈育贤摄)
被民众称做「大贝壳」的作品名为「共生螺旋」,以96个「古锥篮」堆叠,借此让外地旅客了解香山除了产蚵仔,还盛产肉螺,「古锥篮」即是代表了居民与海的共生关系。(陈育贤摄)
新竹市政府近日透过农村再生总合计划,找来艺术团队进驻美山社区,打造「共生螺旋」装置艺术,传达居民与海的共生关系,同时就地取材将海边漂流木与彩色编织结合,制作名为「生生不息」的艺术品,作品海味十足。
市府表示,香山湿地是北台湾最大的湿地,面积广达1768公顷,美山社区则是湿地旁的传统渔村,是台湾最北边的牡蛎养殖地区,100年前就有插篊养蚵历史,所产的蚵(即牡蛎)也曾享誉全台,但随着香山的蚵农户逐渐变少、渔业已没落。
市府积极复育香山湿地生态的同时,也透过水保局农村再生计划邀请艺术家进驻美山社区,与居民协力,用海味十足的「讨海艺术」活化传统渔村,希望将人潮带进香山活络渔村。
策展人林怡君表示,这里的渔村居民从前要下海又要务农,还在沿岸种植防风林与海争地,才换来更多土地耕种,团队因此与居民考究当初「与海争地」的交界,将装置艺术摆在该处,纪录香山蚵村居民的生命韧性。
总策展人向家弘则表示,透过不断与居民谈蚵村过去的生活,才引发艺术家创意,合力打造了两件作品,这不只是打卡亮点,更呈现香山「讨海」的生命故事。
被民众称做「大贝壳」的作品名为「共生螺旋」,以96个「古锥篮」堆叠,打造成香山盛产的「肉螺」,借此让外地旅客了解香山除了产蚵仔,还盛产肉螺,「古锥篮」即是代表了居民与海的共生关系。
另外,艺术家们也以漂流木及布绳钩织成海怪触角,打造名为「生生不息」的装置,其发想则是来自赏蟹步道,因香山湿地最常见各式螃蟹,艺术家黄文渊与郑阳晟发挥想像,打造大海怪与螃蟹大战画面,加上艺术家杨海茜用编织呈现大海怪生动触角,还细腻塑造出触角上大小不一的吸盘,瞬间让纯朴小渔村变身海怪争霸的奇幻场景。
此外,艺术团队也在渔村内呈现出居民各式创作,希望旅客走进渔村,以尊重态度欣赏渔村。
产发处并指出,12月5日在此地也将举办「Shake Baby蟹蚵贝比」艺术日,届时将由废物再生的艺术家「不废跨村实验室」带领市民,以蚵壳及旧衣布绳设计自己的捕梦网,并一起编织超大捕梦网,亲子可一同来参与结合在地渔村文化的艺术创作。
漂流木及布绳钩织成海怪触角,有如大海怪与螃蟹大战画面的艺术装置则是「生生不息」。(陈育贤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