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太空时代来了

《哈佛商业评论最有影响力 的30篇文章》作者/哈佛商业评论出版社/天下文化

QR Code

围绕着商业太空产业的炒作宣传一直都没少过。但是,尽管技术领导人向我们承诺要建立月球基地和火星定居点,不过迄今为止,太空经济很明显还局限在区域性,至少在宇宙意义上是如此。

然而,2020年我们跨越一个重要的门槛:在人类历史上,人类破天荒透过一家以平价太空移民为目标的民营公司、而非政府所制造和拥有的飞行器进入太空。这是朝着在太空和为太空建立经济迈出的第一大步,其中的意涵,不管是对商业、政策和整个社会而言,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2019年,估计太空产业3,660亿美元的营收中,有95%来自「太空为地球」(space-for-earth)经济:亦即,在太空中制造用于地球的商品或服务。「太空为地球」经济包括电信和网际网路基础设施、地球观测能力、国家安全卫星等。这个经济正蓬勃发展,尽管从研究报告来看,它面临每当企业争夺稀有天然资源时往往会出现的过度拥挤和垄断挑战,但针对它的未来所做的预测都是乐观的。整体而言,发射和太空硬体成本的下降,吸引新进者进入这个市场,各行各业的公司已经开始利用卫星技术和进入太空的机会,推动其地球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与效率。

相较之下,「太空为太空」(space-for-space)经济,也就是在太空制造并用于太空的商品和服务,例如在月球或小行星开采、并用来建造太空栖息地或供应燃料补给站的原料,一直努力要发展。早在1970年代,由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委托进行的研究就预测,太空经济的兴起将供应在太空中居住的数百、数千甚至数百万人的需求,使得「太空为地球」经济(以及最终整个地球经济)相形见绌。这种愿景若是实现,将改变所有人经商、生活和管理社会的方式,但迄今为止,太空中从来没有一次出现超过13个人,使得前述的梦想与科幻小说无异。

然而,现在我们有理由认为,我们最终可能会达到真正「太空为太空」经济的第一阶段。SpaceX最近的成就(与NASA合作),以及波音(Boeing)、蓝色起源(BlueOrigin)和维珍银河(Virgin Galactic)持续和大规模将人类送入太空的未来努力行动,标志着民间公司引领的太空飞行开启新篇章。这些公司有意图、也有能力带着乘客、游客与最终成为定居者的普通公民进入太空,为多项产业打开大门,让它们在未来数十年以大量的「太空为太空」商品和服务,开始满足那些人所创造的需求。

在最近的研究中,我们检视源自1960年代由政府主导的集中式人类太空活动模式,在过去20年中如何被一种新模式所取代,在这种新模式中,太空的公共计划逐渐与民间的优先事项共享舞台。由政府主导的集中式太空计划,将不可避免地聚焦于符合公共利益的「太空为地球」活动,例如国家安全、基础科学和民族自豪。这是很顺理成章的,因为若要证明这些计划的支出有正当理由,就必须表明对公民有利,而这些政府所代表的公民(几乎)都在地球上。

与政府相比,民间部门热中于将人们带到太空,为的是追求个人利益,而非国家利益,然后再满足那些人创造的需求。这就是推动SpaceX公司的愿景。SpaceX在第一个20年彻底颠覆火箭发射产业,获得60%的全球商业发射市场,并建造愈来愈大的太空船,这些太空船的用途不仅是将乘客载送到国际太空站(ISS),也要载送到自己承诺的火星定居点。

更多摘文详见:

bit.ly/3zmr8Q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