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宗海/民进党强推《反渗透法》的背后企图?
▲民进党立院党团呼吁朝野党团共同支持反渗透法。(图/翻摄柯建铭脸书)
●邵宗海/政治大学中山所教授兼所长、文化大学教授兼社科院院长、澳门理工学院名誉教授,抱持「只写我相信而且有佐证的事实」理念写作。
目前台湾争议最多的话题,就是《反渗透法》的内容与提出的时机,它往往给外界的疑惑,就是不可避免的要去发现稍早之时跟它很类似的其他法案,应是如何的区分。譬如说《中共代理人法》或《外国代理人法》、以及《境外势力影响透明法》或《反境外敌对势力并吞渗透法》,到底它们与《反渗透法》之间到底有何异同?而且为什么最后却是《反渗透法》胜出,并提交到立法院来表决?
其实《反渗透法》首见于台湾媒体,还是刚刚才发生的事。2019年11月25日,由「民进党团三长」柯建铭、管碧玲与李俊俋,在该日于立法院共同召开记者会时,表示将推出本会期最后一个重要的法案,其名称就叫做是《反渗透法》;这也就是说这项新案,将取代原先曾于10月29日在立法院提出的一些法案,如对《两岸人民关系条例》部分条文提出的修正草案、《外国代理人法》或《境外势力影响透明法》等法案,由于该等法草案描述有些案旨不够完整,或者说,有些法案名称可能受到美国方面的关切是否针对中国大陆,所以民进党团就出面将上述一些法案整合起来,并将草案正式命名为《反渗透法》提出,希望能在11月29日立法院院会上可直接迳付二读通过。
▲民进党团「三长」管碧玲、柯建铭与李俊俋。(图/翻摄柯建铭脸书)
不过,外界并不十分了解的,就是民进党曾经希望在立法院这个会期里先通过一个《外国代理人法》法案,并就此项法案的内容与立院国民党与亲民党的党团协商过,怎么一下子《外国代理人法》舍弃了,另行再提案《反渗透法》的法案。原来先提《外国代理人法》法案,是因为上一个会期通过《国安五法》后,当时蔡英文曾经宣称,希望能在立法院下一个会期内,来完成《中共代理人法》的通过。但鉴于「总预算案」和《军购特别条例》等法案,也排在这个会期来审查,如果这些法案未能及时在这会期通过,将会严重影响到行政院的运作。因此,在立法院本会期开始时,民进党党团就与国民党党团达成共识,委员会将优先处理中央总预算案,待审查通过后,再设法另排法案。
其实今年7月完成的「国安五法」修法,已为两岸交流树立起类似「台海柏林围墙」的政治效应,凭心而论,说是用来阻挡来自中国大陆的「渗透」,应该也已足够,结果民进党到仍以突袭方式将所有类似「中共代理人」的法案全部付委,或说,最终仍旧以「反渗透法」草案交付立法院讨论,其实其内心是有另种打算存在,谨简述如下:
第一,
当然是因应选举中对蔡英文选情有利的背景因素再向前推进,譬如说,传言中被称为「共谍」的王立强案才发生几天,民进党团就马上要求相关法案立法,因为「共谍」疑云的延烧,的确是有利于蔡英文的「亡国感」与「护主权」的口号提升,影响所在,也让蔡的支持率提高得到了支撑。
第二,
前阵子当「中共代理人法」议程抛出后,确实受到台湾各界强烈的反对,特别是在大陆的台商与台生,受到影响很大。为了不让风波蔓延,最后不得不以名称较为模糊的《反渗透法》问世,来减少法案来自外来的冲击面。
▲立法院国民党团提案要求《反并吞法》与《反渗透法》并案审查。(图/记者屠惠刚摄)
第三,
蔡英文一直自觉有信心可赢得2020大选,因此也就思考到在选举结朿之后,她势必要寻求到一个她既可以主动来掌控的两岸情势发展、又不会招致美国对她政策走向的疑虑,而且即使台湾对中国大陆今后会采取较为紧缩的措施,至少在台湾社会来说,这应该会是一种合法或者是合理的现象,因为这种《反渗透法》的运用而能导致这个转变,不正是她一直在设想能取得的处境?因此,当《反渗透法》真的开始实施后,不仅有「防中」的实质、也有「反中」的作用、更是一道既合法也合理来「隔开两岸」之无形之墙。
现在民进党团是希望在11月29日院会提案迳付二读,并企图力拚在本会期最后一天12月31日结束之前完成三读程序。以现今民进党在立法院拥有多数席次的优势来说,这是极有可能实现的目标。但是距离法定会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假如在野党派能联合来反对法案进入一个月的冷冻协商期,除非民进党团在明年初大选后再召开临时会,否则《反渗透法》的立法,将因新任立委报到就要戛然而止。
热门推荐》
►国民党团提《反并吞法》迳付二读 遭绿委人数优势否决
►国民党团提「反并吞法」草案 管碧玲批:比刑法100条还可怕
►看更多【邵宗海】专栏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云论》提供公民发声平台,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请点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