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宗海/为什么郭台铭最后决定退出2020大选?
●邵宗海/政治大学中山所教授兼所长、文化大学教授兼社科院院长、澳门理工学院名誉教授,抱持「只写我相信而且有佐证的事实」理念写作。
郭台铭办公室到了9月16日才确定指出,第二天是「2020年总统大选」候选入登记参选的最后一天,「郭先生没有公开行程」,但就在深夜11:00前,郭台铭却意外的发出重大声明稿:「决定不参与2020连署竞选总统」。
郭台铭虽然正式宣布退选,但退选的真正原因何在?对他来说,仍然是无法说得清楚。譬如他说,「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承担?一肩挑起是承担?又或者,放下才是真正的承担?」又譬如说,「投身选战以来,我看到的却是一些政治人物为了私利,挑起阶级、仇恨、对立等民粹,那么,这些会因为我义无反顾的挑起责任而终结吗?抑或是需要我放下才可能拉回走偏的旋律呢?」这些说法可以充分说明,选或不选,郭台铭自己还是没有办法能说出他所作的决定,能给他带来什么样「价值」的结果;同时,这也说明了他内心是充满了矛盾与复杂的情绪,进退之间,都见到有一份「不舍」,更多的是「无奈」。
但是「退选」的动机到底是什么?若按声明字面上的说法,可能不完全是等同他内心的想法,譬如说,「不是因为任何人的劝说与影响」,这也许可以排除国民党一些仍然对郭友好的高层,如马英九等曾对郭有过劝说的效果;但亲情的如郭妈妈及郭太太关起门来的苦劝,皆希望郭不要重蹈这摊烂泥,就不能说完全没有这个可能。另外郭又提到「是因为我再三思考之后,希望让社会在关注国家领导人的选择时,能够回归理性思考与政策层面的讨论,于是,我决定不参与2020连署竞选总统」,不过,若再想想六天之前郭台铭当时宣布退党的那份悲愤之情,以他的刚毅的性格,想在六天之后自己也能「回归理性思考」,恐怕也不是一件那么快的情绪改变。
▲外传国民党副主席郝龙斌多次与郭会面,苦劝他不要参选。(图/记者李毓康摄)
但是声明中有一段很重要的说法:「不参与总统选举,但并不表示我放弃参与政治事务。我会持续积极推动我所提出的政策,也期盼能够有更多有理念的朋友愿意一起为台湾继续努力,让台湾有着和平、安定、经济与未来」。这应是郭台铭换另一个角度来思考他的转向仍有价值之转捩点,所以郭台铭才认为「我依然是永远的中华民国派。当中华民国需要郭台铭的时候,郭台铭永远都在」。或许对国家的一份情怀,限制了郭再前进一步的冲动
从现实层面分析他的退出动机
有三点因素值得一提:第一,郭台铭本来尚在观察国民党是否见到韩国瑜当时民调的低潮,会有「换瑜」的可能,但到了快到大选登记截止时刻,已看到这股希望已完全消灭。然后他再衡量自己参选之后的利弊得失,可能醒悟到「参与政治让他的能量更难发挥」,若继续参选只会造成撕裂,此时不选方向反而渐明,最后宁愿选择了损失层面较少的「退选」。
▲柯文哲拒绝当郭副手,传是郭最后决定退选的原因之一。(图/记者黄国霖摄)
第二,郭台铭虽在国民党初选结束隔天就出国,但内部幕僚一直积极展开与柯文哲、王金平,以及亲民党串连动作,盼以第三势力大联盟形式独立参选,加上不少阵营民调也都乐观显示,郭柯王合体应有胜选机会,让参选动作更加温。但其实柯文哲表达不愿担任副手,导致郭台铭原先期待的「郭柯配」最终破局,应是「退选」主因,因为对郭来说,他是要打的是一埸「稳操胜券」的仗,当在民调上看到即使有柯文哲背后支持的结果,自己仍然输给蔡英文,当然在柯文哲迟迟不肯屈就副手情况下,郭台铭终于想通走出困局。
第三,其实郭台铭办公室的发言人蔡沁瑜在9月16日已率先表示,「郭台铭心有定见,虽然各方朋友的意见都有,但他不是怯战的人,也不是好战的人」,一句「不是好战的人」,是深深刻划出郭台铭在关键时刻,仍然区分得出来他对「中华民国」的绝对比重,不想因他参选,而使得国家蒙受损重!所以他说「我依然是永远的中华民国派」,应该有其意义。
热门推荐》
►郭台铭退出赛局的理性抉择
►2020大选预测的「最大变数」
►看更多【邵宗海】专栏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云论》提供公民发声平台,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请点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