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按部就班提升人民币魅力

旺报社评

随着美国联准会升息步调放缓,强势的美元开始往下探底,自去年9月高点起算,迄今跌幅高达9%,几乎把先前将近20%的涨幅跌掉一半。看衰美元的声音再度响起,认为美元霸权角色将遭其他主流货币或商品(如人民币与黄金等)的挑战,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地位势必弱化。

各国减持美债引人侧目

特别是近期美债一些国际大咖买家,如中国大陆、日本及沙乌地阿拉伯等,纷纷在市场抛售美国公债,更是引人侧目。以大陆为例,根据美国财政部最新数字,截至2022年11月底止,大陆持有美债8700亿美元,创近13年新低,较高点1.3兆美元减少4千多亿美元。持有美债排名居首的日本,为阻贬日圆,一年内减持美债规模达2464亿美元。

一些市场专家忧心,美债可能陷入流动性危机,并冲击美元地位。美国国债发行量暴增,欧巴马时期仍不到10兆美元,如今高达31兆美元,10余年内膨胀3倍,加上主要国际买家缩手,甚至反向抛售,让人怀疑美债的流动性与保值性,甚至断言美元将失去霸权地位。

不过,就当前美债市场交易情况来看,这个说法言过其实。美国证券业暨金融市场协会(SIFMA)统计指出,即便中、日等美债大户持续减持美债,但对规模超过50兆美元的美债市场而言,影响有限。美债具有相对收益稳定及低风险的特性,仍是全世界胃纳量最大、选择最多、流动性最佳的债券市场。单就国债品项而言,每日平均交易金额达6143亿美元(2022年),吸引各类固定收益与各国退休及养老基金的投入。

遑论从大陆外贸崛起、大量买入美债的经验来看,当一国累积庞大外汇存底时,资产组合配置一定少不了美债这类强势货币商品。也就是说,只要美元霸权地位还在,美债就不愁找不到买家。像越南、印尼或菲律宾这类出口导向型国家,总是需要帮快速累积的外汇存底找到去处,就如同1980年代后崛起的中国一样,短期美债流动性问题,不会如想像中严重。

不过,这并非意味美国就可高枕无忧,继续用发债印钞模式来融通国内赤字。如前所述,此一模式成立前提,必须是美元霸权地位可以长久维持。但随着川普开启逆全球化闸门,针对中国搞小院高墙战略、筑起关税壁垒,各国也开始警觉,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很大缺陷,并转而思考跳脱美元体系、改采替代货币计划。毫无疑问,这都会让美元在全球贸易与投资的主导地位,面临更多新的威胁与挑战。

去美元化削弱美元角色

譬如,大陆、俄罗斯、印度、巴西及南非等金砖五国,去年传出正在联手开发金砖国家储备货币,用来替代美元角色。大陆积极推动的石油人民币体制,尽管尚未出现突破性进展,但在中沙两国持续加强双边经贸、科技与能源合作下,难保不会成为美元霸权最大威胁。尤有甚者,一向被视为美国后花园的南美洲,最近在巴西与阿根廷主导下,也掀起筹组共同货币(SUR)热潮,打算借此减少对美元依赖。

各式各样去美元化作法,已在非美阵营中慢慢成型。短期虽不至于对美元地位造成威胁,长期势必削弱美元的角色。这个趋势可以给北京一些启示,以人民币取代美元,不用急于一时,而应循序渐进,趁势拉拢更多志同道合的贸易与投资伙伴,先扩大人民币的使用场景与需求空间。更重要的是,要致力于提升经济增长动能,维持人民币实质购买力。

持有一国货币的意愿与信心,不仅与该国经济表现息息相关,也取决于该国货币走势强弱与流通的便利性。全球经济强烈逆风当下,大陆若能保持全球经济领头羊地位,可为人民币跨境交易与使用提供更为稳固的基础。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巧妙结合金融与实体运作,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开放,为境外机构与投资人提供更加透明与便利环境,提高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更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