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人民币国际化可以更大胆

旺报社评

2020年人民币大幅升值近7%,今年以来升势不减,10个交易日就攀升1%,美元兑人民币突破6.5大关,一扫2018年以来的颓势强势人民币背后代表的是弱势美元,意味资金源源不绝涌入大陆,这个格局看来短期不会改变。不论从经济基本面或货币供给面考量都是如此。原本看衰人民币的外银纷纷改口,上调今年人民币预估值,高盛及瑞银都看到6.3,德银则上看6.2,花旗甚至认为会升破6,创下历史天价

强升的人民币不只解除了大陆近2、3年来资金外逃的警报,也为接下来即将启动的「十四五」新政,如内循环消费、新基建与供应链自主等方面,提供强大的奥援基础与环境。对于从「十二五」以来就一直高喊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大陆来说,正是一个加快转型升级步调的大好时机。

特别是过去3年,面对美国在贸易、科技金融等多个面向强力封锁制裁,即便内部有着急迫改革压力,但北京始终不敢加大财政与货币政策支援的力道,就是因为害怕一旦大开闸门放水,过多流动性可能助推人民币贬势,加速资金外流

如今,这样的局面伴随着人民币强势升值,正逐渐扭转。资金出去的少,进来的多。一来一往之间,市场风险已从原本的资金外逃,大幅转换成出口厂商报价竞争力的减弱。虽然这可能不利接下来出口动能的延续,但换个角度想,这不也正好为当前疲软的内需消费与投资提供一个有利的增长环境。毕竟强势人民币不只可提高居民的消费购买力,也有助企业压低进口原料与机器设备的成本,拉高投资诱因

要吸引国际资本进驻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美国在资本市场的动作频频,不管是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或是将小米中海油等公司列入禁止投资的黑名单,都清楚意味着,未来陆资企业在美筹资会遭遇更多的限制与阻碍。对此,北京必须思考的是,一个具有广度、深度,且可以让本国企业顺利筹资,又能吸引国际资本进驻的资本市场非常、非常重要。换句话说,在加快实体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更要加快金融市场改革的步调。因为要促进内循环经济与科技自主的发展,没有一个完善且具国际化金融体系,恐难达成。

大陆资本市场虽逐渐接轨国际,如A股陆续成为MSCI、标普道琼、富时罗素指数成分股,且彭博、摩根大通及富时罗素的综合指数也纳入大陆债券,但从实际数据来看,外资参与大陆资本市场进度依旧缓慢,比重也相对偏低。根据万得资讯统计,截至2020年底,外资持有的A股市值,比重只有4%,而外资在大陆债市的比重更低,仅有2.5%。相较于同类型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外资持有比重,大陆显然落后不少。如果是与自身的实体经济来比较,亦可发现同样的事实。譬如,2020年大陆GDP全球占比约18%,出口占比则约14.2%,都可看出金融与实体之间的明显差距。这也意味着,大陆资本市场在国际化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当然,这除了大陆资本市场本身开放进度缓慢外,过去对资金进出的严格管控,也是外资却步的主因。前几年人民币贬值,北京曾无所不用其极地限缩资本移出,外界戏称大陆资本移动是单向道,只准进,不准出。不过,趋势正在逆转,随着人民币的强势升值,北京在资金进出上的管控压力大幅舒缓,许多因人民币贬值而窒碍难行的政策变得可能。

带动经济转型与升级

内部金融体制改革以及对外金融市场开放,是当前大陆的既定政策人行在本月初的工作会议上重申,今年货币政策主要方向之一,就是加速金融改革与扩大金融双向开放,并审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只是,新闻稿通篇都在强调「稳」这个字,似乎稍嫌保守了一点。

人行可以再大胆一点、积极一点,比如在外资准入条件与规定方面,可以进一步放宽,或是扩大外资承做业务的范围与项目,甚至松绑资本管制、免除外资进出的疑虑等。若能趁着这波人民币强升的走势,有效吸纳并利用疯狂涌入的资金,必能在金融市场国际化的步调上,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内部金融市场结构与体质的调整,进而带动经济转型与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