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穿透舆论喧嚣了解真实的台湾

旺报社评

台湾媒体生态每况愈「绿」,党政媒一体化问题需要严肃对待。民进党执政以来利用执政优势,企图借由媒体建构「同温层」塑造民众认知,进一步强化执政优势现象愈演愈烈。但究竟多少民众会受媒体影响,进而认同民进党两岸路线及政治宣传,恐怕要穿透熙熙攘攘的舆论喧嚣,用真实的数据来说话。

赴陆登录系统 使用率低

若以今年1月总统大选为例,支持赖清德、萧美琴的比例只占4成,说明即便过去8年来,民进党连续执政并透过各种手段扩大媒体资源,特定媒体一味为政府辩护的做法,并未获得多数民意认同。再以今年1—7月台湾民众赴陆港澳达到近256万人为例,较去年同期成长123万,几乎翻倍,更值得重视的是,政府于去年1月正式上线的「国人赴陆港澳动态登录系统」,民众使用率不到5%。

换言之,尽管近一两年来,特定媒体、名嘴不断释放「北京惩独针对所有台湾人」、「去大陆就可能被抓」、「大陆经济社会衰退」、「香港已经大陆化」等恐中论调,民进党政府也兴师动众对陆港澳发出「橙色旅游警示化」,并发布大量文宣提醒民众参与两岸交流的风险,但台湾民众赴陆港澳意愿不降反增。可见,台湾民众并不盲从政府。

对照真实数据和民意,大陆在看待两岸关系、两岸交流时,可以秉持「三个不必」的思维:第一,不必高估特定媒体影响台湾民众的能力,多数民众自有判断;第二,不必只盯着台湾特定政党人物或名嘴的偏激性发言,极端主张没有代表性;第三,不必跟着民进党政府的言行而行动,反陷入「对等」怪圈。

由于无法长期在台生活、感受台湾社会真实氛围,大陆往往透过媒体、学者或特定人士了解、掌握台湾社会脉动。加上两岸政治体制、意识形态、媒体生态不同,大陆官方与民间总是以自己的逻辑,思考、研判台湾社会的反应,因而产生认知偏差,将台湾政界或媒体刻意「带风向」的操作视为真实民意,或认为自上而下的宣传的确能影响大量民众。

反过来,台湾对大陆官方政策与民间想法,也有许多误解。例如,一些大陆民众「翻墙」发表激烈的反独促统言论,台湾官方、媒体、学者与民众始终搞不清楚究竟是大陆民众自发,还是官方有组织的操作。如果双方没有直接、双向的交流,只透过媒体来间接认识彼此,或透过片面偏颇的中介转述,就会增加双方的误判,导致两岸官方、民间全面的互疑与对抗心态。

打破两岸坚冰 民间先行

不久前两位持探亲签证来台的大陆民众,在西门町与独派旗队爆发口角,被少数媒体和名嘴夸大炒作,若不了解台湾社会真实状况,会误认为陆客在台危机四伏。但事实上,去年9月已开放第三地陆客来台观光,今年9月以来陆港澳游客赴金马观光也达5万多人,这些游客来台观光时并未出现任何政治纠纷或冲突,说明被媒体放大的仅是零星个案,台湾绝大多数民众都欢迎陆客、乐见两岸交流。

两岸关系愈艰难愈需要大开大阖的自信交流,包括媒体(尤其网路新媒体与网红)在内,两岸各类专业人士、智库之间的交流,两岸协议架构下的专业、技术交流都应及时、全面恢复,并努力实现双向互访。日前两岸四所外语大学校长重聚台北,成功举办「第十九届两岸外语教学研讨会」,为两岸教育界双向交流开了个好头。而赖政府上任后,亚太和平研究基金会高层基本获续任,期待成为两岸智库恢复健康交流的契机。

疫情3年期间,两岸关系紧张,一些民众受到媒体讯息或极端个案影响,两岸交流仍未恢复到疫情前的611万人次规模。大陆对台谋求共识的对象是人民,既然如此,就让「民间先行、专业先行」逐步打破两岸关系的政治坚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