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两岸无解之结,真的无解吗?

2019年12月21日,大陆南京军区副司令、中将王洪光表示,和平统一窗口台湾已经关闭。(陈柏廷摄)

两岸开放交流30多年,经贸社会、文化往来密切,早已不是瞎子摸象的汉贼不两立时代,但时至今日,双方官方半官方,甚至民间的互动,却仍存在诸多误解和误判,尤其蔡政府上台执政,两岸失去官方交往的政治基础,正式沟通管道断线之后,更是如此。

去年底,前中共南京军区副司令王洪光在《环球时报》2020年会上指出,台独势力在台湾已占8成,趋势不可逆转,和平统一的窗口在台湾已经关闭,蔡英文之所以能动员「芒果干」,是因为台湾年轻人将台湾作为国家对待。这样的判断其实相当反映了大陆日益高涨的鹰派观点,在大陆民间社会也有一定的支持基础。但这与台湾真实的民意结构有着很大的距离。

王洪光误判台湾民意

根据政大选研中心最新发布的2019年全年数据,在统独3分类里,偏独者约26.7%,与王所称的8成有极大的差距,这还是因2020选举统独对立激化所攀高的数据,2018年偏独者仅占20.1%。王的算法是采取「非统即独」的逻辑,将接近6成的维持现状派都归类到支持台独,反过来用「非独即统」的逻辑,就可以说高达7至8成民众反对或不支持台独,这个解读同样成立。足见王洪光的说法其实是在误导大陆舆论、煽动民间仇台情绪,从此来看,反而是害了两岸和平。

无论如何,目前高达57.6%的维持现状派才是台湾主流民意。将维持现状扣上台独帽子,就会忽略到所谓的现状,其实是涵盖《中华民国宪法》,也就是两岸同属一中法理现状。

其次,在蔡英文2020大胜后,由于绿营的刻意导向,许多大陆舆论将蔡的胜选误判为台湾人对两岸政策的抉择,认为民进党的对抗路线是大胜的原因,也是台湾的主流民意。事实上,从政大选研中心「台湾选举与民主化调查」在2019年12中旬,也就是选举前夕的民调来看,蔡的胜选并非由于两岸政策获得人民支持。

理由很简单,占民意多数的维持现状派,对蔡英文的两岸关系处理表现不满意度略多于满意度。从政党认同来看,撇除蓝绿光谱的国民党与民进党支持者,中间选民与台湾民众党支持者部分,同样是不满意高于满意。对比台湾民众对蔡的整体满意度和两岸表现来看,亦可发现前者高于后者。从此来看,两岸政策并不是蔡2020大选胜选的关键主因

民进党蜜月期会结束

第三,民进党虽然目前享有高民意,蔡英文和苏贞昌声望空前高涨,TVBS在3月底最新的民调就指出蔡总统满意度达6成的新高,不满意度仅22%,苏也分别为57%和24%,但这并不能代表台湾民众对蔡政府空白授权、支持他们走极端,如两岸断链、脱钩路线。

从TVBS选前1个月的民调来看,当时蔡赖支持率超过韩张配近2成,但当时蔡英文的总统不满意度仍高于满意度。选后1个月蔡的满意度攀升13%,不满意度更是骤降17%之多,呈现黄金交叉的态势。这受益于总统大选多赢265万票的蜜月效应,及防疫得当的缘故。以民进党派系内斗的激化、抢食国家资源的丑态,蜜月期迟早会结束,民进党目前的高声望必将下滑。

两岸选后因口罩包机健保等事件摩擦不断,但蔡始终都没有对大陆说出重话,陆方也未点名批评,与双方网民的鹰派舆论呈现相当明显的对比。近期甚至连蔡政府鹰派代表的苏贞昌都公开表示,不赞成双方互不往来,有收敛绿营极端主义的意思。

基于3大基本情势:多数民意不支持台独、蔡英文大胜非两岸因素、民进党高支持度是短期效应而非长期趋势,大陆不应误判台湾民意,采取鹰派、伤害两岸情感的手段。经过30年的经济起飞,自许有体制优势、底气足的大陆,其实眼光应该要放得更远,从如何扩大两岸和平基础去思考,而非狭隘地用非黑即白的逻辑看待台湾民意。两岸分治已70年,双方虽同文同种,思考脉络却可能截然不同。唯有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从两岸大局来看,如今两岸看似无解的「戈迪安绳结」才有解开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