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如何避免2035年被迫统一

中国时报社论

日前闭幕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让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准,中等收入群体要显著扩大。若「中等发达」设定为人均GDP在1.5到2万美元间,而去年大陆人均GDP为10262美元,意味着未来15年大陆人均GDP成长须维持在4%~5%之间。

这当然不容易,大陆经济发展面临三大不利因素:劳动成本飙升必须加速转型人口结构老化负担沉重,不利发展;全球化逆转,出口受限,减缓高速成长,在在都对北京设定的目标造成严峻挑战。然而今年8月布鲁金斯研究院和北大国发院联合发表研究报告《中国2049:走向世界经济强国》,以量化模型推估,2025年中国人均GDP就可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准,2030年规模将超越美国,呼应了中共2035年远景目标的高度可能性。

尊严靠经济实力支撑

2019年台湾人均GDP约2.5万美元,中国大陆1万美元,台湾为陆方两倍有余;但陆方人口为台湾59倍,经济规模为台湾24倍。若未来15年陆方年均成长率为5%,台湾2%,则15年后陆方经济成长会是台湾的1.54倍,让双方规模差异变大,从24倍扩大为37倍。若一国国力取决于经济力强弱,15年后两岸政治关系维持现状,两岸经济实力对比将决定台湾政治自主空间。如何在大陆相对快速成长之下,维持台湾的经济动能,当是台湾朝野必须时时惕励的重大议题

过去5年来(2016年~2019年),全球经济成长率为3.4%;富裕国家为2.1%,远低于开发中国家的4.4%。被IMF归为富裕经济体的台湾是2.5%,稍优于富裕国家的平均值;但这种成长不足以扭转两岸经济「竞赛」下的劣势。若不看受「反送中」抗争影响的香港,曾同为亚洲四小龙的南韩同期表现为2.8%,新加坡更达2.9%,都高于台湾。

国际贸易理论,参与国际贸易的小国会比大国获得更大的贸易利益。参酌同属富裕集团的小国,同期间获得快速成长的案例很多:卢森堡3.2%、立陶宛3.3%、以色列3.3%、纽西兰3.5%、捷克3.7%、爱沙尼亚4.0%、冰岛4.3%,塞浦路斯4.4%,马尔他6.3%、爱尔兰10.3%(不计因修改统计而偏高的2015年,也有6.6%)。换言之,台湾要达成3%~4%的经济成长绝对很有机会,并非如少数论者所言,发展程度已高,没有太大的成长空间。

然而,这些快速成长的小型经济体,要不就是欧盟成员,依赖欧盟没有贸易障碍的广大腹地,要不就是已和大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得以利用广大腹地获得成长机会的国家,如以色列和美、加、欧盟;纽西兰和中、韩、澳、东协。而四小龙的港、星、韩都已经和中国签署自贸协定掌握成长机会,韩、星更和美国自由贸易,即便台湾未来有机会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若缺了大陆的自由贸易市场,如何脱颖而出?

台湾经济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下,似乎表现不错。然而,所有的成长几乎都集中在资通讯电子业,传统制造业和比重最高的服务业却几乎是「百业萧条」。以制造业在经济总生产的占比只有3成不到,而相对较依赖本身和邻近地区市场的服务业占比却超过6成的状况看来,没有大陆广大市场对服务业的加持,台湾经济只靠制造业的成长力道只会逐渐衰弱,越来越无力支持为保有尊严所需的经济实力。

回到两岸一家亲策略

台湾最佳策略,应该回到「两岸一家亲」,善用软实力与大陆谋求共识,完成完整的两岸经济合作协议(ECFA),让北京不再阻挡我与他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藉同文同种的优势充分利用大陆经济腹地,并开拓更大的国际经贸空间,才能获得较快的成长。说来吊诡,政府急于脱离和大陆的政经关系,台湾反而会因成长无力而失去选择自主性,推高了被统一的力道;更紧密维持和大陆的政经关系,却可因加速成长而更有议价能力,让台湾更有尊严。

因此,如何避免2035年没有尊严地被统一,应是台湾的重大课题决策者须凝聚共识,并做出有智慧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