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如何避开李布林斯基定理的魔咒

工商社论

经济学上有一个很有名的定理,叫做「李布林斯基定理(Rybczynski theorem)」。这个理论的意涵是,如果相对产品价格稳定时,生产要素的增长将导致密集使用该生产要素的行业产出超出比率的增加,但与此同时,其他产品的产出绝对值会减少。

把此一理论套用在国内的产业发展上,也多少反映出台湾目前产业发展两极化的现象;亦即电子资讯、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一枝独秀,但传统产业、服务业的表现却不尽理想。不过,最近在原物料飙涨、货柜短缺,以及全球经济逐步复苏下,传统产业和若干服务业的景气已回温。

由于美中科技战、COVID-19的影响,使得电子资讯业、半导体产业的出口、生产热络,业绩表现较佳,对台湾出口、创汇、打响台湾国家品牌形象均功不可没。不过,它也有些副作用,例如在股票市场上,资金投入固定下,多少会冲击传统产业、服务业股价的表现。而且,高科技生产、投资热络,需要更多的水、电、人才、劳工、工业区土地等。在科技业对这些生产因素大量需求下,也会增加其他传统产业、服务业在争取上述生产资源的困难度,进而排挤到这些产业的发展。

在股市的表现上,台积电的市值占台湾总市值约30%。而其他电子资讯业公司,例如鸿海、台达电、联发科等权值大,它们的股价涨跌攸关台湾股市的表现。因此,台湾除了产业的发展更需要多元化,使股价的上涨扩散至有竞争力的传统产业、服务业以外,吸引更多活水进入股市也是关键。例如台湾证交所和其他国家证交所(如美国那斯达克市场)合作,吸引更多资金来台投资产业(尤其是新创企业),产业的集资能力也更可观。否则一天2,000~3,000亿元新台币的成交金额(当冲金额不考虑在内),分配于1,800多家上市柜企业,将产生动能不足的困境,值得政府正视。

其次,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垂直纵深很强,上中下游的布局相当完整,包括上游的IC设计、中游的晶圆代工、DRAM产业,到下游的光罩、封装、测试等。但横向的扩散效益仍然不足,包括若干高阶化学材料、相关的机械设备等,主要仍来自美国、日本的进口。如果能够有效吸引上述的日本、美国厂商来台湾设厂,并逐渐的本土化,如此,将使台湾半导体产业的结构、范畴更为完整,使其他产业也可以融入半导体的生产体系,则对其他产业的排挤效果也会降低。

在水资源的供应方面,近年来的干旱,造成用水多的产业一阵恐慌,但随着气候变迁,极端气候逐渐成为常态。因此,为了避免缺水冲击产业发展,除了降低漏水率、适度提高水价之外,台湾农业的产值偏低,但用水量却偏高也值得检讨。透过跨部会的协调,重新检讨农业上的休耕、粮食安全、用水率,以及水资源的重新配置,也必须彻底检视、审慎因应。

在人才不足方面,除了透过租税优惠、金卡等吸引国外的技术人才来台发展外,加速恢复技职教育,并鼓励台湾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制造业也是关键。制造业的标竿厂商应多加宣传,如今的制造业自动化、干净厂房、人性化的办公室空间设计,和过去黑手式的制造业大不相同,同时也应有一套完整的生涯规划,让年轻人了解进入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潜力不比服务业差,才是关键。当然,目前教科书多以服务业及服务业的成功人士为宣传标竿。未来教科书也应该多举一些制造业的模范厂商、创业成功人士为案例,吸引青年人投入。

至于土地资源上,厂商进驻工业区应该和政府当前的产业政策相配合(如5+2、六大核心产业、高阶制造中心、R&D中心等),如果是政府鼓励的重点项目,则可以适度放宽容积率、建蔽率,让企业更容易取得工业区的土地。

在电力的供应上,一般民众的用电可以用差别取价,鼓励更多的活动在离峰时间进行,从而可以享受较低的电价,避免在尖峰时间增加工业用电的负载。其次,智慧电表似乎不足以全面解决缺电的现象,智慧电网的规划恐怕是当务之急。

在劳工供应方面,台湾的制造业移工已经接近饱和,如再增加也会引起劳工团体的抗议。再加上韩国、日本也积极地引进外劳,对台湾将来取得制造业移工的机会,会有很大影响。因此,自动化、数位化恐怕是厂商无法逃避的责任。但自动化、数位化投资所费不赀,且经济效益缺乏明确的图像,也使厂商裹足不前,因此,透过租税优惠、宣导、展示中心(demo center)的设计,来鼓励更多厂商进行自动化、数位化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