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迫切的气候变迁风险管理

工商社论

今年2月中旬,北极圈冷气团南下,使向来温暖炎热的美国德州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暴风雪侵袭,很多地区冰雪覆盖甚至断水断电,造成人民生命及财产的巨大损失,也将气候变迁之害具体地呈现在世人眼前,让各界不得不正视管理相关风险的急迫性。

依据美国联邦准备银行芝加哥分行的研究报告,气候变迁引发的风险可概分为实体风险(physical risk)、转型风险(transition risk)与责任风险(liability risk)三大类型。实体风险是指极端气候事件(如暴风雨、暴风雪、洪水、干旱和相关的野火热浪),可能对房屋基础设施企业供应链造成破坏,使相关企业或个人蒙受财务损失,从而无法履行交易或偿还银行贷款,亦令金融保险机构承担损失或支出;转型风险泛指公共政策法规的修订逐渐将抑制气候变迁纳入考量,进而为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例如传统企业因新环保法规推高生产和配销成本,或来自环团抗争的挑战、新环保技术投资的抉择与压力。

至于责任风险,则是指遭受气候变迁损失的当事人,透过诉讼或保险索赔等方式,从他们认为该为此事负责的人手中追回损失时可能产生的风险,较常见的案例是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集体诉讼与对保险公司的索赔等。例如2018年7月美国罗德岛政府对几家石油公司提出诉讼,指责它们造成的气候变迁效应,导致该州基础设施及沿海社区遭到破坏。对这些石油公司来说,这是州政府寻求其为气候变迁衍生成本负责的责任风险。

这三类风险无疑是气候变迁下,未来各界将面临的新课题,对金融业亦是如此。过去金融业者关注的风险不外是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作业风险等传统的经营风险,但在气候变迁所可能引发的风险连动下,这些传统的经营风险将变得更严峻复杂,甚至扩大。

此外,市场结构规模以及政府监理标准也会对气候变迁所引发的风险和金融业传统的风险,产生放大或缩小的效果。举如气候变迁令低洼地区房屋的实体风险升高,愿意承保的保险公司家数变少,使市场结构集中度变高且市场规模变小,一旦极端气候事件发生,承保的保险公司将面临巨额理赔,并放大该保险公司的市场、信用与作业风险;又或是政府对气候变迁所引发的风险采较严格的监理标准,将使受监理公司在遭遇气候变化时突然破产的风险变小,连带缩小气候变迁所引发的风险。

只是,即使气候变迁风险的相关研究和政策越来越多,但针对其所涉及的实体、转型和责任等全面性风险管理方法,仍未具体成型所幸,经过多年努力,若干减少气候变迁风险的关键倡议作法相继被提出。

首先是企业社会责任(CSR)制度的建立,也就是企业共同维护社会、环境的永续发展,并将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原则纳入公司日常经营中。随着消费者、投资者和政府越来越关注企业在ESG层面的作为,以及退休或养老金基金、保险公司等长投资金逐渐将ESG概念列入投资标的评估,将更激起企业积极强化预防气候变迁风险的意愿和能力。

其次是准确披露气候变迁风险。为解决气候变迁相关资讯揭露不全面或资讯欠缺一致性,致难以被有效运用的问题,国际金融稳定委员会(FSB)于2017年成立「气候相关财务揭露专案小组」(TCFD),为企业针对气候变迁的风险与机会提供明确、可比较及一致性的资讯揭露建议,以了解气候对其财务造成的影响,此将有助企业在气候议题上展现责任心及远见。

第三是引入碳定价(Carbon Pricing)的市场机制。碳定价即是向二氧化碳废气的排放源(政府、企业或地方)收取费用,来达到节能减碳的目的。许多学者专家相信,如果公司发行债券和股票的定价能够加入碳定价的市场机制,让碳价高低影响其营运成本的话,就会产生适切的经济诱因让企业加强控制碳排,进而有效抑制全球碳排,帮助实现《巴黎气候协议》的目标。

综上所述,当前与气候变迁有关的风险管理仍处萌芽阶段。由于国际金融体系相互联结,且在全球供应链倾向群聚在某特定地区的情况下,气候变迁造成的损害将由个别地区扩散到其他区域。也就是只要极端气候事件影响全球供应链的正常运作,就必然会引发全球经济及金融市场连锁效应。其中,尤以人为因素造成的全球暖化,更将使极端气候事件变得频繁而严厉,金融市场亟须积极面对此种新风险。

在此同时,各界也应就社会对永续经济的要求及政府对抗极端气候的规范做更多研究。毕竟,气候变迁风险的非线性(nonlinear)特质将让其造成的最终总影响,变得难以捉摸,一如今年美国德州的暴风雪灾害。因此,各界若不预先对气候变迁做好准备,待风险成真时,蒙受的损失将难以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