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基金风险报酬率标准是时候改变了

工商社论

金管会日前发布到今年2月底止的最新统计,国内投信共发行54档高收益债券基金,另有4档原型债券ETF持有高收益债券,合计规模新台币2,184亿元,占整体投信基金规模4.5兆元的4.8%;同时间境外代理人引进67档高收益债券基金,及10档平均60%以上投资于高收益债券的新兴市场债券基金,国人持有金额合计1兆229亿元,占国人持有全部境外基金金额3.7兆元的27.6%。

台湾人爱买高收债基金举世闻名,但这也引起金管会的重视,强调高收债基金虽属债券型基金的一种,但基金净资产价值60%以上投资于非投资等级的高收益债券(即俗称垃圾债),考量高收益债券基金相对于其他债券型基金的投资风险较高,金管会因而规定高收益债券基金应于基金名称后方,以粗体或显著颜色及相同大小字体加注「本基金主要投资于非投资等级之高风险债券」警语,以加强对业者监管,同时呼吁投资人小心债券因利率上升,造成价格下跌或拿不回本金的风险。

在此同时,金管会也要求,非属专业投资机构的投资人,于申购高收益债券基金前,应签署风险预告书,以确保投资人知悉了解高收益债券基金的相关投资风险,其中包括信用风险,主要是高收益债券的信用评等未达投资等级或未经信用评等,可能面临债券发行机构违约不支付本金、利息或破产的风险。另外还有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除上述销售规范,金管会同时规定业者应定期申报高收益债券基金持有高收益债券状况及债券违约情形,并敦促投信事业应加强债券型基金的风险管理

令人不解的是,金管会对国人疯买高收债忧心忡忡的同时,依「投信公会基金风险报酬等级分类标准」,高收债基金的风险报酬率落在RR3到RR4,即风险属性「中高」和「高」,依规定除了「保守型」投资人不能买,风险问卷书结果为「稳健型」者就能买。更奇特的是,依投资人属性分「保守型」、「稳健型」和「积极型」,其中保守型只能买RR1等级的货币市场型基金,稳健型从RR1到RR4等级的基金都可以买,积极型则是RR1到RR5等级的基金都可以投资。

也就是投资人只要不是风险承受度极低,投资目标以追求稳定收益为主,投资目的为累积退休金中老年人,要买高收债基金,公会所谓的风险报酬率几乎是全无限制;反而是申购的基金如果是股票型基金,风险报酬率至少RR3起跳,区域或单一国家如新兴市场、亚洲大中华都是RR5,也就是只有积极型投资人可买。

至于投信公会的风险报酬等级(Risk Return,RR)主要是依据基金的类型、投资区域、产业标的种类区别基金风险等级,这当中没有计入可能的利率风险、汇价风险、信用风险,也就是南非币货币市场基金的风险报酬等级是保守型投资人可买的RR1,港股基金则是只有积极型投资人可参与的RR5,但南非币汇价一年波动可能比港股高出许多。再说新兴市场、亚洲和大中华股票型基金的风险报酬率高于已开发市场一级,但从先前美股多次熔断,可看出基金波动风险和市场是否已开发并无必然关系。

更不用提近年金管会大力倡议ESG概念,但同样以ESG为诉求的跨国高收债基金风险报酬率最高RR4,投资台股永续成分股的台股ESG基金风险报酬率竟是RR5。

当然,制定指标不是容易的事,但首先主管机关要扬弃过往债比股安全、国外国内安全欧美日等已开发国家一定很安全的思维;再者,投信公会的风险报酬率指标是2014年订定,唯一一次修正是在2017年增加平衡型和多重资产型,但2014年美国10年期公债殖利率还有2.5%,现在仅约1.6%;新台币兑美元2014年大约是30元,现在则是28.5元,对投资类型等是否安全的标准,自然也该定期检视,而非七年来一成不变。

说到底,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投资风险问卷表其实也没有要求检附相关证明,多数是投资人自由心证填写,如果投资人真想买风险酬率率RR5的基金,填写时夸大一点也会过关。真正的问题在于,如果对债券型基金一直冠以「固定收益」、对非投资等级债冠以「高收益」,等于是变相误导投资人,让其深陷风险而不自觉,这也才是台湾人疯买高收债基金时,主管机关应正本清源、从观念、名称和申购限制做起,而非只是加注警语了事。

「基金投资有赚有赔,过去报酬不代表未来收益」,这句话大概所有台湾基金人都听了无数次;同样地,随着经济金融环境、产业趋势、投资概念等转变,界定基金风险报酬率也应该更灵活变通,与其以类型、投资地区、标的等万年不变的画分RR等级,倒不如用过去三、五年波动率或绩效画分风险等级,反而更有利对投资人示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