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当台湾成为气候变迁最危险的地区(陈长文)

核四厂。(资料照片)

最近《经济学人》以雷达图上的台湾封面左有大陆五星旗,右是美国星条旗,以光点象征军机军舰,并指为「地球上最危险地区」。两岸关系近来确实兵凶战危,原因复杂多变,不过笔者今天要谈的主题是气候变迁的挑战!

破冰两岸其实比解决气候困境要简单得多,只要台湾能不挑衅(将民进党台独主张变成施政目标)、大陆当局能展现兄弟之情(如友善台湾功能性参与国际组织活动等),即能确保和平且进一步共创两岸人民「美好生活的良制」。

然而,气候问题就没那么简单,即便据估计台湾碳排占比全球不到1%,但这样的统计其实忽略了台湾企业在海外(尤其是大陆地区)过去30年来较无节制的「碳贡献」。虽然联合国在1970年代曾吹起「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环保运动,对于当时还在积极发展经济的两岸可说是一种奢侈,也未能体会到地球暖化可能造成的灾难。所幸近年全世界已意识到气候问题是全人类责任且务必及早改善,但台湾仍只是消极以对。

对此笔者特别担心,当面对气候变迁已没有时间的我们,蔡政府自2016上任至今对于是否落实2050净零碳排、共同但有差别的减量责任、实施碳交易、碳关税等具体目标均付之阙如,少了目标,还能奢望政府带头动手做吗?

基上,笔者针对我国的现况提出以下观察,提醒大家(政府、企业及每一个人)正视问题并实践改变的决心:

一、对抗暖化,政府的施政和决心显然不足。我国《温管法》2015年上路,虽去年环保署曾提出修正草案且更名为「气候变迁因应法」,立法目的加入「以净零排放为努力愿景」,但却未制定具体时程,且条文中「2050年较基准年2005年减碳50%的目标」也没有任何改变,更甚者,草案自去年底提出后至今仍迟迟未送行政院,环保署官员针对是否提出2050净零碳排也只表示仍在评估,显示政府仍缺乏改变的决心。

此外,交通也是空污重要来源,电动车作为世界发展方向,台湾却仍持续补助燃油车,相关电动车的整体法规建置及规画亦未到位,赖清德担任行政院长任内2017年年底拍板的「2035年禁售燃油机车」、「2040年禁售燃油汽车」不到两年就因业者压力而喊卡。笔者认为面对气候变迁在即,有所为的政府没有妥协的余地,甚至应尽早带头以电动车作为全台公务车,取代高污染的燃油车才是。

二、再生能源加「善核」应并行!民进党自创党以来即坚持「非核家园」的理念,并主张「反对新设核能发电机组,积极开发替代能源,限期关闭现有核电厂」。废核的主张使得民进党执政后大力推行再生能源,举凡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均积极建置,但占比仍有努力空间。

然而,能源政策理当随着科技发展及环境变化滚动式调整,但民进党奉行废核的弊已远大于利,是时候重新检视、调整这样的僵硬政策了。

少了核能,台湾的能源配置问题将永远缺乏弹性,政府应积极参酌国内外法制、建置,透过公民参与、透明讨论重启核四的可能。其实执行公投便有机会恢复核四,即使晚一点运转总比不运转来得好。当美国、英国、法国及邻近的大陆、日本、南韩发展再生能源的同时仍仰赖核能作为干净的稳定供电来源,民进党政府没有莽撞放弃的理由。

政府当前能源配比中,燃煤燃气发电相加有近80%占比。然而政府没说的是燃气所产生的甲烷也是全球暖化的元凶,其温室效能是燃煤所生二氧化碳的30倍之多。因此,顺气(不增加天然气,降低至30%)、善核(严格监管核能,占20%)、降煤(降至30%或更低)、再生(20%或更高)将能使我国能源使用更具韧性。至于太阳能发展,修正《公寓大厦管理条例》增加社区大楼太阳能设施或许是可行的方法!政府应为对抗全球暖化做更多!(作者为法学教授、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