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请问候选人,台湾有净零的政治遗绪吗(陈长文、谢英士)

联合国气候峰会要求各国展开具体行动提高削减目标以及减少使用化石燃料等。(图/美联社)

攸关台湾前途的总统及立委选举即将开跑,在野党仍在分合之间穷耗与算计,执政党则固守抗中保台的意识,制造内部敌人,民主的失能不知伊于胡底;而另一涉及子孙福祉的净零承诺,候选人(总统及立委)仍待提出具体可行的政策,人民有如温水煮青蛙,不知灾难在即。

显然,民主与气候的两大挑战,都不容乐观,尤其,行政、立法、司法各部门怠忽职责,漠视问题的严重性,令人失望(例如,见〈人类已打开通往地狱之门 司法仍在昏睡?〉 拙见)。但我们没有放弃的本钱,谨提数点,希望有助发现问题,找到方法,重拾信心。

一、及时的碳管理与碳法治:

蔡政府固然通过《气候变迁因应法》,并提出净零十二项战略,但程序既不符法治要求,内涵也多所矛盾,既不透明,也无法究责。候选人应该承诺当选之后,立即检视,从源头负起责任,以先进国家为师,建构台湾的气候法治,谋求后代子孙长治久安的良制。

例如,台湾虽然以「尊重人权」与「尊严劳动」为轫,期能塑造公正转型的环境,但所需的法治曾否仔细盘点并修订?如果说20世纪跨入21世纪前,台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体系经历了一整套「法律体系」的重建,自然,从21世纪跨入22世纪的「气候转型」,也需要一整套「气候法」的体系。但是,在一片净零的竞逐之中,可有政府机构以认真的态度投入气候法治的建构?

二、务实进行国营事业改革:

政府面临各国的碳边境措施以及碳关税,特别在《气候变迁因应法》明定课征碳费,但其路径却是以保护不当的能源配比以及尾大不掉的国营事业为出发,不但在《空污法》、《气变法》豁免天然气的空污费、裁罚、抵换要求,更以「电力间接排放」(不知定义为何)为基础,配置碳费的分担额度,既无法达到减碳的目的,也会造成产业的不当竞争压力。每年政府编制庞大预算补贴亏损连连的台电、中油等欠缺效率的国营事业,就是实质的全民皆输。何不正本清源,彻底落实民营化,为子孙解决难题?

三、关注碳预算的制度变革:

当2015年《巴黎协定》通过世纪末不增温超过摄氏1.5度,各国欢欣雷动,因为「有目标就有行动」,并以此作为气候政策的基石。事实上,1.5度的目标指涉到国家的「碳预算」,这是新兴国家的治理课题,我们必须面对,确定自己的碳高峰,具体规画碳总量,所有的法律、政策都要朝向有利于整体减碳的目标,而不是一味跟随其他国家喊出不负责任的「2050净零」目标。毕竟除了「负碳技术」之外,更重要的是系统变革;比如运具的多元化会给城市、社会带来何种冲击?这是ESG(环境、社会、治理)的基本信念,该要由政府带头做起。

四、强化韧性,为未来预作准备:

在俄乌战争之外,以哈战争也投下不确定的变数。产业要认真思考从追求量变到质变的经营转型,国家面临更巨大的挑战,通膨、地缘政治、社会人心等,不确定性环绕政经与社会文化的所有决策,我们需要有更韧性的作法,更宽容的政经社会环境,更富人权意涵的平等措施。

据估计,地球已经变暖约1.1度到1.3度,台湾更感同身受高温、淹水、暴雨、干湿差距加大、疾病与空污等风险,2300万人以及后代子孙都受到气候的冲击,但这种严峻气候风险的关注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新却未必务实的商机(包括投资、技术引进),且政商合体成为气候政策的主旋律。

我们期待明年总统及立委当选人以苍生为念,在当选之后,立即以最有效的方法,负责任的规画及落实台湾进行国家转型的工程,留给台湾至少20年的政治遗绪(Political Legacy),甚幸。

(作者陈长文为法律教授、律师,谢英士为环境品质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律师)